静波法师:禅宗并非鼓励人们空谈佛法|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
编者按:2023年4月19日,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在中国禅宗发源地湖北黄梅举办。来自内地、港澳台地区及韩国、日本、匈牙利、美国等15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诸山长老,聚集在中国禅宗发祥地黄梅话禅论道。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黑龙江哈尔滨极乐寺方丈静波法师在主论坛发表了主旨演讲,静波法师在演讲中分享了禅宗在新时代的教育事业的一些思考,指出现在修行禅者中存在着一些诸如误解经典、认为不需要文字等错误观念,凤凰网佛教文化摘录静波法师演讲内容如下: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黑龙江哈尔滨极乐寺方丈静波法师发表主旨演讲(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黑龙江哈尔滨极乐寺方丈静波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很高兴再次来到禅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黄梅。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禅宗在新时代的教育事业的一些思考。
《俱舍论》中说,“佛正法有二,谓教证为体;有持说行者,此便住世间”。这句话的意思是,佛教的正法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教法,一个是证法。教法是佛教的教义,证法是指通过修行实现对佛教教义的领悟。如果我们想在现世中体现佛教的正法,就必须同时传承教法和证法的精髓,即“正法藏”和“正法眼”。
太虚大师1927年在《自由史观》一文中说:“故人生自由社会之构成,发轫于教育而终于教育”。在僧才的涵育中,主要是以戒、定、慧三学为主要修持内容。只有在学修有余力的情况下,才可以兼顾文史哲等世间学问,用来劝化众生。禅宗注重的是胜义谛的体悟,而不是在感性认识上。因为感性认识容易受到主观情绪和偏见的影响,而禅机的体悟则是一种直接领悟空性的境界。禅宗通过对弟子的点拨和指导,帮助弟子克服认识上的障碍,深入理解佛法真义,实现心灵上的自由和解脱。
现在的修行禅者中存在着一些错误观念。他们执空而误解经典,认为不需要文字。认为直接修行体悟法义,不需要文字,因为文字本身就是形式化的表现形式。这些执着于文字的人常常谴责使用文字的人。然而,如果我们不使用文字,我们也无法沟通交流。因此,禅宗“不立文字”的教诲,并不是为了支持毁弃经典的不敬之举,而是为了强调直接指向心性的重要性。经典只是一个必要的手段,我们不能随意抛弃。
就连禅宗的六祖慧能禅师也说,“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慧能禅师是禅宗六祖,他认为,禅宗是要传承佛心的印记,但是佛经也是禅宗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我们看一下《坛经》中那些因六祖点化而大悟的禅师,就可以看到禅宗的特点和精神。这些禅师并不是简单地忽视文字的存在,而是能够通过禅修实践和经学研究,领悟到佛法的真义,实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禅宗之所以能够成为佛教中的一支重要流派,就是因为它具有深刻的思想和实践内涵。禅宗通过禅修实践和经学研究,帮助人们深入理解佛法真义,从而摆脱烦恼和执着,实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禅宗的精神是要让人们在闻思的基础上,直接认识空性。
总之,“不立文字”并不是为了支持毁弃经典的不敬之举,而是为了强调直接指向心性的重要性。经典是一个必要的手段,我们不能随意抛弃。同时,禅宗也强调学习经典,通过对佛教经典的深入研究,可以加深对佛法真义的理解和领悟。通过学习经典,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佛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境界。但是,禅宗并不是鼓励人们空谈佛法,而是要求人们将佛法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将佛法的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达到真正的修行成果。
明末清初的四祖寺方丈晦山戒显禅师倡导看话禅,同时还提出“参学二字,诸祖所立,自有次第,虽不可重学而弃参,而亦不可单参而废学也。”从晦山的叙述来看,当时有许多人以禅师的示现为借口,而排斥教理之学习。晦山禅师以禅宗祖师马鸣、龙树等人为比喻,指出通宗通教的优势和必要性。太虚大师也曾提出了“稳建禅宗”的构想:“中国古时虽能会教明禅,然未能从教律之次第上,而稳建禅宗,致末流颓败,一代不如一代也。所以从这种关系上看来,中国当时虽有能融会禅教者,但惜无有次第之建立。考之古德,亦不无能基教律以建禅宗者,如永明寿便是已能严戒律精教义而建禅宗者。然其所以未能如是者,以碍于时节因缘耳。因永明之世,云门宗等方盛兴;且时主各据一方而易分道扬镳,故永明未能为禅宗奠下万世叵摇之基石。”
总的来说,禅宗注重实践、体验和领悟,强调内心的直接体验和证悟,同时也注重经学的学习和理解。禅宗强调“藉教修禅、随缘直指”,这是禅宗复兴的必由之路,既符合佛教中国化的潮流,也顺应当代广大学人学修稳进的真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