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佛学资讯 »
  3. 正文

恭迎观音菩萨圣诞|一文带你走近观音、了解观音

零分 2,029

2023年3月10日,农历二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圣诞日。值此殊胜之日,让我们通过温金玉教授一文,更加深入地走近观音、了解观音。

观世音菩萨(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文/温金玉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是中国佛教信徒最崇奉,且拥有信徒最多、影响最大的菩萨。正如佛教从印度形态转向中国形态,观音菩萨也逐渐成为中国的慈悲女神,这个过程是研究佛教中国化的一个最好的个案。

观音信仰的根本意义是什么

观音在中国性别转变是一个大的研究课题,涉及观音与女性的问题。

那么,观音信仰女性化,所要向社会信众传达的宗旨究竟是什么?那就是爱的信仰,从悲心中爆发出的爱。这样的信仰也许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而是将佛法与日常生活关联起来。其区隔一种是义理性的佛教,一种是生活规范性的佛教。观音信仰的殊胜处,是其积极的入世品格,关切人生,觉悟人生。

慈悲即观音,观音信仰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悲思想的兴起直接引发了菩萨信仰的流行,因为菩萨的真实含义就是觉有情,慈悲就是菩萨的本质。菩萨道,就是菩萨要走的路;菩萨行,就是菩萨要做的事。观音信仰重在行门,即常说的“大悲行门”。菩萨正是观察到一切众生生命当下的苦难,才生起了大慈大悲之心想让众生解脱一切苦难。在众生解脱与菩萨发心这一问题上,是相互成就的共生关系。《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说“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正是众生的苦难成就了菩萨的成道。观音信仰就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

菩萨行的宗教学意义就在于,将一己之救赎与整个众生的救度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所以,只有利他才能自利,将小我化为大我,这就是菩萨以救度众生为自救的辩证目的,就是佛教事事无常的世界观和慈悲喜舍的人生观的具体实践,这也是“人间佛教”的理论基础。

观音信仰的根本意义不仅是在于求观音、拜观音,更重要的是学观音、做观音。

不是总在祈求观音菩萨用一千只手、一千只眼来关照自己,而是希望自己能变成观音菩萨一千只手中的一只手,一千只眼中的一只眼去帮助别人,救度大众。

“但愿滴滴杨枝露,化作人间救苦方。”信仰的力量在于奉献,而不在索取。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观音文化在民间到底有哪些影响

也许中国人可以不知道释迦佛,但没有人不知道观世音。观音菩萨信仰,在中国妇孺皆知,深入人心。即使在今天,观音在俗文化圈中的知名度依然是无可替代。可以说,观音影响在民间,观音文化在大众。那么,观音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广结惜缘

观音偈中最动人的两句话: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观音的慈悲在于无分别的大爱,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观世音。不分种姓、民族、国家、职业、肤色、性别、美丑,只要祈求,寻声救苦,有感必应。观音与大家没有远近亲疏,一视同仁,广结善缘,普利有情。所谓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2、心存感恩

在推广观音文化普及化的过程中,感应故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正是从古到今无数的感应传说突出了观音救度的普世性,让中国人知道观音与自己是有关联的,所有文本中的记述与经典中的描写都通过感应传说而落地,变成每一个个体的当下现实体验。观音故事中,最为民众熟悉、最为感人的莫过于“观音老母”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性格粗暴的男子,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但他对母亲毫不孝顺。

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很多人都说观音菩萨经常会现身说法。他也去拜菩萨。但去普陀山后却怎样也没有遇到观音菩萨。他去请教一个老和尚,老和尚告诉他:“观音菩萨这几天不在山上,去你家乡了。你现在回家,就能看到菩萨了!”他听后很惊讶:“真的吗?我现在回去就能见到菩萨吗?但是,我没见过菩萨,菩萨长什么样子?我要怎么才能认出他呢?”老和尚回答:“要说菩萨的长相,我也不会形容,我只能告诉你他的穿着打扮。当你回家的时候,看见反穿衣服、倒穿鞋的人,那就是观音菩萨了!”

男子见观音心切,飞快奔跑,到家时已是天黑,急促地敲门。“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是恒久不变的真理,屋内的母亲听到是自己的儿子回来了,情急之下披反了棉袄,穿倒了鞋子,来给儿子开门。男子见如此情景,跪地抱头大哭,“娘,原来你才是我心中的菩萨。”

这则故事告诉人们“在家孝父母,何必远烧香”的道理。如《四十二章经》中说:“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亲,二亲最神也。”孝亲的故事最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也最能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

还有“送子观音”在中国的出现,满足了中国人多子多福的祈望。

可以看到,“观音老母”的故事所要倡导的是“尊老”的主题,而“送子观音”的传说,演绎着“爱幼”的亲情。上有老,下有小,这是中国人普遍的家族情怀和血缘亲情。这已不完全是宗教的说教,而更多的是人伦道德的教化。

这些感应故事的编纂,从东晋一直到近现代,浸润着无数前贤的心血与慈悲。如孙昌武教授从日本复制回来的中国已佚失的最早的三部观音感应录:东晋傅亮撰《光世音应验记》、宋张融撰《续光世音应验记》,齐陆杲《系观世音应验记》。晚近较著名的有周克复编撰的《观世音经咒持验记》、释弘赞编撰的《观音慈林集》,还有一部作者不详的《观世音灵感录》。这些故事集,对观音文化在民众中的推广有巨大的宣传作用。

3、自在无碍

宋代张义端《贵耳集》中称,宋孝宗幸天竺,至灵隐寺,有辉僧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又有观音像手持念珠,问曰:何用?答道:要念观音菩萨。疑问:自念则甚?曰:求人不如求己。孝宗大喜。念观音、求观音,不如自己做个观世音。求人不如求己的思维,所彰显的不仅要化他,也要自度。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佛教讲业力,讲因果。所谓种善因,得善果,因果报应,如影随形。神通再大也不敌业力,警示众生要心存敬畏,起心动念,不可不慎。三业清静,才是自我得救的根本。

4、勇猛精进

我们通过《观世音菩萨发愿偈》,可以真切在感受到勇猛无畏的精神。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枯竭;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消灭;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这样的理念与精神可以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来呈现,如舞蹈、戏曲、舞台剧、电视、电影、动漫、书画,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文化传播体系,覆盖所有人群。赵朴老当年说,佛教是文化,就是要突出佛教文化的摄受力,未信者令信,已信者令增长。法雨遍洒,传递正能量。

观音生命学,对我们的人生有哪些启迪

那么,古老的观音文化对于现代经济社会的民众有怎样的生命启迪?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是观音的神圣使命,也是观音信仰的旗帜。对于现代人,何谓苦?何谓难?反观今日,人们物质层面的基本问题得到了缓解,而人类精神层面的困境却越来越严重。我们看到在这个时代,竞争日趋激烈,每一个体都压力山大;不少人都有无尽的困扰与迷惘;人类贪欲无度,对外攫取不止,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如何保护心灵的清净、优化生命结构成为时代面临的严峻挑战。

观音生命学可以成为我们探讨的主题。如何运用悲心去观照人类的困境,制止人类的愚痴,减弱人类的贪求,构建健康乐观的心态,简朴节制的生活方式,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乐于助人的群我关系。学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挖掘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观音生命学就是唤醒人类对生命实相的关注,让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激活生命的信仰能量,从而能够过上一种有意义、有追求的生活。寻求在快节奏的现实生活中如何获取宁静生活,在面对怀疑与冷漠时怎样奉献诚信与温暖。

佛法教化的意义正在于“导”,要“转染成净”、“转识成智”、“转迷成悟”、“转凡成圣”。宗教传播学的一个常见规律是:信众永远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唯其如此,化导的意义更为重要。观音文化要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民生文化,具有社会人群身体力行的可接受性和普及性。让每一位有缘认知观音的人,都拥有观音慈悲的情怀。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原标题 | 温金玉:观音信仰的根本意义是学观音、做观音

来源:凤凰网

广霖老和尚圆寂百日!旗山万佛寺启建“中峰三时系念”活动追忆恩师

2023年5月8日,农历三月十九,是福州旗山万佛寺开山祖广霖老和尚舍报示寂百日之期,为追思报恩,旗山万佛寺将于5月8日启建“中峰三时系念”追思会。福州旗山万佛寺大雄宝殿七方佛广霖老和尚,出生于福建省周宁县,于公历2023年1月29日16时43分(农历癸卯年正月初八)在雪峰崇圣禅寺安详示寂,世寿73岁,僧腊66载,戒腊42夏。广霖老和尚生平广霖老和尚生前曾任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佛教慈善协会会长,福州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闽侯县佛教协会创会会长,福州雪峰崇圣禅寺第135代方丈、福州旗山万佛寺开山方丈。他11岁出家,并在周宁方广禅寺、宁德支提山华严寺研习佛法,后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19
佛学资讯 2,785

雪域佛国万里征途 中尼友好再谱新篇: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会见中佛协代表团

2023年5月3日上午,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陈松会见了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有关负责人,以及以印顺法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陈松大使首先对代表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尼泊尔是雪域佛国,是佛陀的诞生地,是佛教圣地。同时中尼关系非常友好,各方面的合作正在展开,尼泊尔政府对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合作都有很高的期待。尼泊尔中华寺建成以来,对中尼两国的人文交流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疫情之后,中华寺重新进入全面运行,期待此次代表团一行,把中国人民的友好、中国宗教界的友好带给尼泊尔人民,并把中尼两国的人文宗教交流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发挥中华佛教在世界佛教界的重要作用,为促进世界和平繁荣
佛学资讯 2,695

本性法师致佛教新青年:心有大愿力身有大行动,就有大未来

佛教与青年特具胜缘佛教,是年轻人的信仰,更是年轻人的事业。也就是,佛教与青年特具胜缘。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不爱江山,不当国王,29岁时,就放下王子的桂冠,出城入山,苦行修道。佛陀的两大上首弟子,为三十多岁出家的迦叶,十九岁出家的阿难。佛经能够流传下来,就因阿难长期随侍佛陀左右,又记忆超群。佛灭度后,迦叶主持,阿难口诵,佛陀圣典,结集出来。观音菩萨的信仰,于华人世界,深入人心。“户户观世音”。该菩萨座前,就有两大青年人,即童男童女,是观世音菩萨的很好帮手,不仅欢喜,而且可爱,与众生特有缘份。罗睺罗,是佛陀出家前的儿子,也是少年出家,后来,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密行居首。我很敬佩佛教中的善财童
佛学资讯 2,445

寂静法师追忆恩师海山长老:一生没有存款,屡遭磨难戒行高洁

海山长老(1928-2013),寂静法师之师。“恩师一生历经风雨,屡遭磨难,但终不舍佛法,戒行高洁,如劲松傲霜雪而弥坚,若清莲出淤泥而更洁,深受万众景仰。如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之程度令人惊叹!这些都是我亲自见证,加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对我的影响之巨大,足以构造我未来全新的观念和世界!”这是寂静法师于海山长老圆寂之时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无一不透露着师徒至深的情谊,今逢长老圆寂十周年,寂静法师再次提笔忆念恩师,让我们随着寂静法师的笔,走进这段光阴、这段故事。文/寂静法师恩师的行持亲临极乐世界恩师1928年农历二月初八出生于四川西充县碾垭乡,15岁出家。圆寂于2013年农历三月十五。1949年,恩师放
佛学资讯 2,831

“逢场作戏”这个成语居然源于佛门?其意义你都知道吗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的积淀。佛教弘扬佛法常常运用比喻,使得一些深刻难懂的教义通过语言寓意的演化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酝酿出它丰富的含义。佛教自传入华夏大地以来,纵达两千五百多个春秋,横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在汉语语言系统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处世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学习传承。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空中楼阁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二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富翁还是执迷不悟,引来了众人的嘲笑。佛教
佛学常识 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