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佛学资讯 »
  3. 正文

一灯能破千年暗!正月十五元宵节看璀璨灯火,吉祥殊胜

零分 1,466

在中国人的字典里,元宵节是比除夕更热闹,更亮眼的节日。春节收尾,新年伊始,定是要热热闹闹。吃元宵,赏花灯,四处灯火璀璨,火树银花。

元宵节的形成融入了佛、道文化,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佛教燃灯的习俗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焕发熠熠生辉的华彩。

图片来源:十愿百科

节日的开端

元宵节,又有上元节、火把节、灯节之称,追溯根源,最早可以从商周时代说起。

在“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的商周,一年的祭祀都以农业生产为主,而在四季之中,开春的祭祀最为商周先民所重视。

每逢正月吉日,除了准备美酒佳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还要行乡饮酒礼和射礼(射箭),有时还会在夜晚祭月。这一系列活动,开始有了元宵节的雏形。

“元日祈谷”与“元宵节”虽然有一定的渊源,但正式成为节日,还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教的繁盛有关。

在道教的“三元说”中,“上元”本为古代历法名称之一,农历的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第一个周期由新月到满月的一天。道教将这一天定为赐福的“天官大帝”的生日,并命名为“上元节”。

除了道教之外,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中的燃灯之习也杂糅进上元节的活动中。《僧史略 ·汉法本传》中,相传“汉明帝令烧灯,以表佛法大明”。农历新年正值弥勒佛、燃灯佛佛诞,此时灯灯相传、光光互照,也意喻佛法传扬。元宵节这一天,寺院会燃灯供佛,举行祈福法会。

人间上元夜

早在南北朝时期,梁简文帝萧纲就在《正月八日燃灯应令诗》:

藕树交无极,花云衣数重。

织竹能为象,缚荻巧成龙。

落灰然蕊盛,垂油湿画峰。

天宫倘若见,灯王愿可逢。

正月盛大璀璨的灯会中,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萧纲最渴望的是能够与“灯王”释迦牟尼佛相见。敦煌文书中的《太子成道经》记,释迦牟尼为“宝灯王〔时〕,剜身千龛,供养十方诸佛,身上燃灯千盏”。

在隋炀帝《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一诗中,也描写了人间上元夜的火树银花不夜天。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凝流水,春风含夜梅。

幡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灯火闹元宵

自先秦开始,历代王朝就实行了严格的宵禁政策,对于“犯夜”行为,处罚相当严厉。但也有一段时间例外,那就是在上元节期间,可以玩个尽兴,即便通宵达旦也不会被问责,时人苏味道有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平日的晚上,普通人活动的空间只有自己家,但到了元宵节这天,大家可以上街赏灯、购物、歌舞、吃喝等等,活动的空间也大大地扩展了。

到了宋代,各类记录中所使用“元宵节”的说法已经远远多过“上元节”,“元宵节”逐渐替代“上元节”,成为这一天节日的主要称呼,直至今日。

唐宋时期,百姓挂灯、打灯、观灯在正月十五逐渐成为习俗。从正月十四晚开始到正月十六晚,每当夜幕降临,各个城内的坊市门口会点燃花灯,家家户户紧跟其后,到了夜晚,便是一片灯火纷繁。

《旧唐书》记载,唐睿宗在上元节时,曾到安福门观灯,与民同乐。观灯时,唐睿宗还让宫女和教坊女联袂而舞,为百姓夜游助兴。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正是元宵节古人的真实写照。上至皇城里的皇亲国戚,下至坊市中的市井百姓无不参与其中。元宵节脱离庙堂之上的肃穆,成为中国人的狂欢节。

元宵狂欢在中国传统社会可谓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

宋朝人的元宵夜,恰如辛弃疾《元夕》词所形容:“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元宵节成为宋代民间最盛大、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宋朝将元宵放灯时间从唐朝的三天延长至五天。南宋淳祐年间,又增为六夜,正月十三日就开始放灯。

从岁前开始,汴京御街两廊每天都有各色艺人表演各种娱乐节目:魔术、杂技、说唱、歌舞、杂剧、蹴踘、猴戏、猜灯谜,“奇巧百端,日新耳目”,节目单之丰富不亚于今天央视的春节联欢会。

据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到了元宵节前后,人们又在御街山棚的左右,摆出两座用五彩结成的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塑像,身跨狮子、白象,菩萨的手臂可以摇动,从菩萨的手指,喷出五道水流,“用辘轳绞水上灯山尖高处, 用木柜贮之, 逐时放下, 如瀑布状。”——这或许是最早的人工喷泉装置吧。

看似离尘出世的佛教如此圆融无碍地融入了中华传统节日与习俗之中,更添几分欢喜和美好。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元宵佳节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又美好的内涵。团圆,祝福,欢庆,吉祥,给中华儿女带来美好的憧憬和期待。

祝您元宵节快乐,平安喜乐,福慧双增。

文/湖北省佛教协会

来源:凤凰网
标签:

雪域佛国万里征途 中尼友好再谱新篇: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会见中佛协代表团

2023年5月3日上午,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陈松会见了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有关负责人,以及以印顺法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陈松大使首先对代表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尼泊尔是雪域佛国,是佛陀的诞生地,是佛教圣地。同时中尼关系非常友好,各方面的合作正在展开,尼泊尔政府对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合作都有很高的期待。尼泊尔中华寺建成以来,对中尼两国的人文交流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疫情之后,中华寺重新进入全面运行,期待此次代表团一行,把中国人民的友好、中国宗教界的友好带给尼泊尔人民,并把中尼两国的人文宗教交流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发挥中华佛教在世界佛教界的重要作用,为促进世界和平繁荣
佛学资讯 2,739

本性法师致佛教新青年:心有大愿力身有大行动,就有大未来

佛教与青年特具胜缘佛教,是年轻人的信仰,更是年轻人的事业。也就是,佛教与青年特具胜缘。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不爱江山,不当国王,29岁时,就放下王子的桂冠,出城入山,苦行修道。佛陀的两大上首弟子,为三十多岁出家的迦叶,十九岁出家的阿难。佛经能够流传下来,就因阿难长期随侍佛陀左右,又记忆超群。佛灭度后,迦叶主持,阿难口诵,佛陀圣典,结集出来。观音菩萨的信仰,于华人世界,深入人心。“户户观世音”。该菩萨座前,就有两大青年人,即童男童女,是观世音菩萨的很好帮手,不仅欢喜,而且可爱,与众生特有缘份。罗睺罗,是佛陀出家前的儿子,也是少年出家,后来,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密行居首。我很敬佩佛教中的善财童
佛学资讯 2,495

“逢场作戏”这个成语居然源于佛门?其意义你都知道吗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的积淀。佛教弘扬佛法常常运用比喻,使得一些深刻难懂的教义通过语言寓意的演化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酝酿出它丰富的含义。佛教自传入华夏大地以来,纵达两千五百多个春秋,横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在汉语语言系统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处世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学习传承。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空中楼阁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二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富翁还是执迷不悟,引来了众人的嘲笑。佛教
佛学常识 2,498

北京佛教界的又一件大事!延庆泽润寺举办悟凡法师升座活动

2023年4月27日,北京市延庆区泽润寺举办悟凡法师升座活动。此次升座活动,是加强佛教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佛教健康传承的重要体现。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雍和宫住持胡雪峰为悟凡法师送袈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明杰法师送坐具北京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戒台寺方丈妙有法师为悟凡法师送法杖北京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雍和宫大管家马志德管家为悟凡法师送锡杖北京广化寺首座妙文法师为悟凡法师送拂尘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白瀑寺方丈慧能法师为悟凡法师送经书北京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佑胜教寺方丈然教法师为悟凡法师送经架上午10时,山门前,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雍和宫住持胡雪峰为悟凡法师送
佛学资讯 1,956

北京房山云居寺举行净慧长老示寂十周年纪念暨云居文化建设座谈会

2023年4月23日,“净慧长老示寂十周年纪念暨云居文化建设座谈会”在北京房山云居寺召开。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办公室主任潘临珠,北京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钟百利,北京市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主任孙启副,北京市委统战部民宗处副处长马云飞,北京市民族宗教委宗教三处处长史良富,房山区政协主席魏广勋,房山区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办主任李春晖,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胡雪峰,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明海法师,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广化寺方丈怡学法师等,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黄夏年、纪华传、嘉木扬·凯朝,中国人民大学何建明、北京师范大学徐文明、中央财经大学包胜勇、中央民族
佛学资讯 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