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佛学常识 »
  3. 正文

这样“许愿”,才更容易得佛菩萨加持!

零分 465

生活中遇到难事或有所求,很多人都会去寺院里许愿,希望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和护佑,来帮助自己实现愿望或度过难关,但是怎样“许愿”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呢?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1、佛菩萨并非神灵

很多“信佛人”在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或有所希求时,就会到寺院向佛菩萨“许愿”,求佛菩萨加持庇佑,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如求财、求子、求姻缘、求事业、求平安、求健康长寿等等,不一而足。

谈到“许愿”,其实与中国民间的多神信仰有关。佛教传入中国后,不断与中国本土信仰相融合,一般的民众并不完全了解佛菩萨是什么,佛法讲的是什么,而是将佛菩萨当成神灵来信仰、来祈求,就有了向佛菩萨“许愿”、“还愿”之事。

佛法认为,鬼神也是众生之一,也会有种种贪欲习气。就像一般人求人办事一样,事情办好了,要带着礼物去答谢,不然神明可能会不高兴。

所以很多人就许诺一旦愿望成真,就修庙、造像等等,来“还愿”报答佛菩萨。但其实佛菩萨大慈大悲,发愿救度一切众生,又岂会是凡夫心所理解的那样狭隘呢?

因此,我们需要明白:无论有没有“许愿”,佛菩萨都在加持庇佑着我们。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2、佛菩萨始终都在、只是你未必感应得到

佛菩萨的法身清净广大,周遍十方,无处不在。佛菩萨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凡夫的烦恼心与佛菩萨的清净法身不相应,就如电波不在一个波段上,所以即使佛在眼前,我们也见不到。

而诸佛菩萨为利益、圆满众生,发无量的清净大愿,但凡众生有一丝善心、一点正念,佛菩萨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加持庇佑我们、救助我们。

甚至在我们因为烦恼习气,起种种恶念、做种种恶业时,佛菩萨也在以不同的因缘身份加持我们,以免我们继续做恶。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不管我们有没有“许愿”,十方诸佛都不曾放弃我们,就像母亲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一样,只是很多时候,孩子不想母亲,不肯听母亲的话,佛菩萨的加持我们感应不到而已。

3、佛法倡导“发愿”

其实在佛教中,“发愿”一词更为常见,其指向也比掺杂了民间信仰的“许愿”更加明确,用途也更为广泛。

发愿,是我想要去做什么;许愿,则是我想要得到什么结果。

前者是在因上而言,后者是求果相。

许愿是把希望寄托于神秘的外力保佑,而发愿是策发自己内心的力量,在这个愿力的引导下去实践,靠自己的努力。佛法不讲“许愿”,而是倡导“发愿”。

过去诸佛菩萨在初发心时都有发愿,并且贯穿修行始终,直至成佛,如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等;而历代祖师也各有发愿,且有不少发愿文流传于世,如《怡山发愿文》等。

应当知道,我们平常所“许”之愿,往往与诸佛菩萨、历代祖师所发的专为利益众生、圆成菩提的愿不同,而每多关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与佛法引导众生发愿的初衷是存在一定距离的。

虽然如此,如同前面所分析的那样,诸佛菩萨无时无刻不在悯念众生,即便是“许愿”,也还是能够得到佛菩萨的加持。

4、“许愿”为何有些灵,有些不灵?

既然佛菩萨一直在加持众生,同样是愿,为什么我们所“许”的愿有的实现了,有的却没有呢?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闫秀勇

其实,所谓“许愿”,就是于生活中有所求,我们所求的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要符合因果规律,不能凭空祈求。比如,每年高考之前,一些家长会求佛菩萨加持,孩子能考得好,考上重点大学,或者考多少分以上等等。

但如果这个孩子正常发挥也就考200多分,我们向佛菩萨“许愿”让孩子考到600多分,这个愿通常是不会实现的,“还愿”建再大的寺院都没有用,因为世间之事,需要因缘条件具备才能做成,佛菩萨并不能帮我们违背因果规律。

此外,“许”的是不善的愿,比如希望竞争对手倒霉,自己通过违法的手段获得钱财、地位等等,这些是不会实现的。这些不善愿,带来的都是恶业,是让我们受苦的因,佛菩萨怜悯一切众生,要度众生离苦得乐,怎么可能帮众生造恶业?

佛菩萨于众生无所求。我们“许”的愿,实现也好,未实现也好,都是佛菩萨观众生得度因缘,在随缘化度众生。所有的目的,或培植善根,或积累福德善缘,都是为了让众生更好地悟入佛道,修行解脱。

5、怎样更容易得佛菩萨加持?

那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呢?

总的来讲,发善的、与佛菩萨清净心相应的愿求,会容易实现,更容易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反之,不善的愿求佛菩萨不会加持,并且这个愿求不能违背因果规律。

如果想要“许愿”更快地实现,自己也要多做善行、善业,有善因善缘,才会有善果。佛菩萨的加持是助缘,并不是像交易一样,佛菩萨给我们想要的,我们再“还愿”给佛菩萨什么好处。在佛教中,“许愿”不如发愿、行愿,依教奉行,才最容易得到佛菩萨的加持。

来源:凤凰网

广霖老和尚圆寂百日!旗山万佛寺启建“中峰三时系念”活动追忆恩师

2023年5月8日,农历三月十九,是福州旗山万佛寺开山祖广霖老和尚舍报示寂百日之期,为追思报恩,旗山万佛寺将于5月8日启建“中峰三时系念”追思会。福州旗山万佛寺大雄宝殿七方佛广霖老和尚,出生于福建省周宁县,于公历2023年1月29日16时43分(农历癸卯年正月初八)在雪峰崇圣禅寺安详示寂,世寿73岁,僧腊66载,戒腊42夏。广霖老和尚生平广霖老和尚生前曾任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佛教慈善协会会长,福州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闽侯县佛教协会创会会长,福州雪峰崇圣禅寺第135代方丈、福州旗山万佛寺开山方丈。他11岁出家,并在周宁方广禅寺、宁德支提山华严寺研习佛法,后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19
佛学资讯 2,854

雪域佛国万里征途 中尼友好再谱新篇: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会见中佛协代表团

2023年5月3日上午,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陈松会见了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有关负责人,以及以印顺法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陈松大使首先对代表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尼泊尔是雪域佛国,是佛陀的诞生地,是佛教圣地。同时中尼关系非常友好,各方面的合作正在展开,尼泊尔政府对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合作都有很高的期待。尼泊尔中华寺建成以来,对中尼两国的人文交流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疫情之后,中华寺重新进入全面运行,期待此次代表团一行,把中国人民的友好、中国宗教界的友好带给尼泊尔人民,并把中尼两国的人文宗教交流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发挥中华佛教在世界佛教界的重要作用,为促进世界和平繁荣
佛学资讯 2,739

本性法师致佛教新青年:心有大愿力身有大行动,就有大未来

佛教与青年特具胜缘佛教,是年轻人的信仰,更是年轻人的事业。也就是,佛教与青年特具胜缘。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不爱江山,不当国王,29岁时,就放下王子的桂冠,出城入山,苦行修道。佛陀的两大上首弟子,为三十多岁出家的迦叶,十九岁出家的阿难。佛经能够流传下来,就因阿难长期随侍佛陀左右,又记忆超群。佛灭度后,迦叶主持,阿难口诵,佛陀圣典,结集出来。观音菩萨的信仰,于华人世界,深入人心。“户户观世音”。该菩萨座前,就有两大青年人,即童男童女,是观世音菩萨的很好帮手,不仅欢喜,而且可爱,与众生特有缘份。罗睺罗,是佛陀出家前的儿子,也是少年出家,后来,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密行居首。我很敬佩佛教中的善财童
佛学资讯 2,495

“逢场作戏”这个成语居然源于佛门?其意义你都知道吗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的积淀。佛教弘扬佛法常常运用比喻,使得一些深刻难懂的教义通过语言寓意的演化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酝酿出它丰富的含义。佛教自传入华夏大地以来,纵达两千五百多个春秋,横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在汉语语言系统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处世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学习传承。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空中楼阁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二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富翁还是执迷不悟,引来了众人的嘲笑。佛教
佛学常识 2,498

一日禅:一切都是刚刚好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节奏,你没必要和别人比。山高水长,怕什么来不及,慌什么到不了。天顺其然,地顺其性,人随其变,一切都是刚刚好。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