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佛学常识 »
  3. 正文

佛手清供,为生活增添一丝清雅和禅意

零分 2,316

晨起侍花,看到佛手结出的5只金灿灿的果子,心头一颤,欣喜。忙碌了一年,感到有些许疲惫,想着慰劳一下自己。坐下歇会儿,喝杯茶,不纠结、少俗虑,禅味悠长,沉思片刻,拿定主意。

学学先人摆一盘佛手清供,妙作天成,赏心悦目,内心顿生美意。生活稍有仪式感,日子可变得意趣盎然。闲来煮茶,阳台负暄,围炉晏坐,荧灯读书,踏雪寻梅……在清浅时光里,任窗外云来云往,花开花落,自是万般惬意。以前先人常用水仙、佛手、梅花等摆清供,散发的香气持久而清雅。一两座奇石、几株插花、三五个瓜果即能将闲情雅致体现得淋漓尽致,小小的精致也将书斋、厅堂的情趣充盈起来。

清供放置案头欣赏,具有吉祥温馨的生活意味。可以说每个人家,都有它的印记,养一盆水仙、一株文竹、一盆菖蒲、一枝兰花……清雅不俗,洗涤人心。清供依据不同物品的含义搭配出不同的主题,常见的清供摆件有松竹梅枝、佛手、水仙、香炉、太湖石、茶壶、扇子等,文者见之能作诗,画者见之能写意。

佛手与生俱来带着一丝仙气,虽无梅兰竹菊之名望,却色、香、形俱佳。佛手之香属于冷香,犹如严冬之寒梅,暗香浮动,潜滋暗长。《浮生六记》作者沈复的妻子芸娘评价:“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佛手久置更香,以前古人都会在房间内摆个果盘,内盛十数个清香袭人的鲜果,既可作为清供观赏,又可净化空气。长相奇特、清香袭人的佛手,赢得了历代文人的青睐。明代朱多炡写下《佛手柑》:“春雨空花散,秋霜硕果低。牵枝出纤素,隔叶卷柔荑。指竖禅师悟,拳开法嗣迷。疑将洒甘露,似欲揽伽梨。色现黄金界,香分白麝脐。愿从灵运后,接引证菩提。”

佛手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长江以南各地多栽培于庭院或果园中,其中浙江金华佛手最为著名,被称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雅称“金佛手”。明清之际,尤其是明晚期始,陈设佛手等闻果的风气越来越兴盛,甚至有部分取代焚香的势头。但闻果的香气毕竟较弱,需要一定数量才能芬芳满室,所以要获得较佳效果,就要取十来个佛手或香果,堆放在一个大盘中,陈设在条案、香几之上。

在明清风俗画、宫廷画中,佛手是常见的室内陈设,可摆放条案上,可单独摆放香几上,可置于榻上小几,或直接摆在罗汉床一角,甚至床帐中。佛手谐音“福寿”,在清供陈设和清供图中,佛手入画,多为民俗民风。画中佛手不是与桃、石榴相配,就是与石榴、莲藕为伍,寓意福寿双全、子孙满堂、合家欢乐。

佛手的观赏价值不同于一般的盆景花卉。洁白、香气扑鼻,且一簇一簇开放,十分惹人喜爱。到了果实成熟期,它的形状犹如伸指形、握拳形、拳指形、手中套手形,状如人手,惟妙惟肖。佛手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功能,可制成多种中药材,久服有保健益寿的作用。

人生平凡,平淡归真。若是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增添一点仪式,加入一点清欢,平常的日子就有了诗意。生活的禅意,就是生命中有了丰富的安静,以一种自然之美营造幽远意境,体现出安宁简单原始的味道,散发古雅而清新的魅力,获得洗涤灵魂般的神清气爽。

未来每一个日子都值得期待,每一场花开花落的时光都值得感悟。我们的生活,就是有一点甜,有一点苦,有一点希望,有一点无奈……如此,谋生也谋爱,日常繁杂琐碎背后的操持与努力就有了色彩。(文/图 米广弘 文化学者)

来源:凤凰网

如何在喧嚣中保持纯洁的心?这则小故事会让你倍受启发

现代人在喧嚣的城市中,怎样才能保持一颗纯洁心?只有在寺院中修行才叫修行吗?人生处处是修行,生活处处是道场,只要我们能够时时自省,能够清除心灵的尘埃,那便是佛法。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的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的来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信徒非常欢喜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我们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城市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
佛学故事 903

“逢场作戏”这个成语居然源于佛门?其意义你都知道吗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的积淀。佛教弘扬佛法常常运用比喻,使得一些深刻难懂的教义通过语言寓意的演化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酝酿出它丰富的含义。佛教自传入华夏大地以来,纵达两千五百多个春秋,横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在汉语语言系统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处世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学习传承。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空中楼阁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二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富翁还是执迷不悟,引来了众人的嘲笑。佛教
佛学常识 2,497

观音菩萨为何与“十九”有缘?原来如此!

《心经》的主人公“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以大般若,洞彻世间“五蕴皆空”的真实相,而达到“观自在”境界,所以能救苦救难。那你知道菩萨的“自在”是怎样的境界吗?观世音菩萨的三个重要日子又为何都在十九日?农历二月十九日,恭迎观音菩萨圣诞日,让我们共同亲近观音,了解观音,体验自在。浙江普陀山大乘禅院水月观音(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保华)观世音名号的由来记载观世音菩萨最早的经典之一是《悲华经》,其卷三云:“尔时,宝藏佛寻为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善男子,汝行菩萨道时,已
佛学常识 2,047

广种福田种的是什么田?“插秧”和“收获”全教程来了

在寺院里,我们常能听到一个词——“广种福田”。福田是什么,为什么要“广种”?要怎样才能“种”出这些“福田”呢?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十愿你有没有发现,福报好比土壤,福报好的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壤,无论种什么都能顺利地丰收。而欠缺福报的人,即使有才华,即使很努力,却不一定有与之相匹配的收获。在佛教中,把培植福报称为“种福田”,春天播种,秋天才能收获。福报并不是上天的格外恩赐,而是各人往昔的业力、种下的福田使然。修学需要智慧,但也不能缺少福报。惜福,更要修福惜福说到福报,好比一个账户,开源也要节流。首先,福从惜中来。佛门高僧弘一大师、印光大师那样的惜福节俭,普通居士可能做不到,至少可以做到合理
佛学常识 2,168

居士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对佛教文化心存误解,所以在家人学佛难免困难重重,更有甚者,弄得家庭关系一塌糊涂。那么,佛弟子该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呢?来听听惟贤法师,送给在家佛弟子的箴言吧。2010年10月25日,凤凰网佛教在什邡罗汉寺对话惟贤长老(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惟贤法师1、树立“正信”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只占百分之十,是少数。出家僧众专门讲修学佛法,就等于专业,这种专业比较单纯化,没有一切累赘,所以僧众是住持正法,居士是护持正法。作为僧众应该住持正法,居士或者广大的群众具有各种能力,很多事情僧众不能做,居士可以做,所以居士作为护法是很恰当,而且很实际,很
佛学常识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