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佛学常识 »
  3. 正文

新成长老谈佛门礼仪:僧人着装有讲究,颜色款式有规定

零分 2,627

图片来源:广州市海幢寺

佛门礼仪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各个层面。佛法东传中土,与本土儒、道文化碰撞又形成了独具汉传佛教特色的礼仪文化。从生活中之衣食住行,到法会活动中之礼仪程式,再到待人接物之进退行止,又应丛林管理相伴随之职务称谓,以及迎合本土文化、维系佛教与王权关系之相关礼仪,处处体现佛教礼仪之出世精神与化俗特色。今就生活、称谓与修持三个层面论汉传佛教之礼仪文化。望能供初学佛者参考,更祈方家指正。

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指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之四个方面。衣—服饰礼仪,食—饮食礼仪,住—居住礼仪,行—行止礼仪。这四项礼仪可以涵盖生活各个方面。

(一)服饰礼仪

服饰礼仪指衣着相关规定,如穿什么衣服,怎么穿,有什么意义。这在佛教里是很讲究的。佛教旨在引导众生解脱烦恼、超越轮回,以成就福慧圆满的佛道。因此,在服饰上崇尚简朴、戒止奢华,以杜绝对着装方面之贪著。于颜色及款式上都有相关规定。

1、颜色上的规定

一般律典规定僧人穿青、黑、木兰三种颜色。

因为印度俗服通常颜色是白色,佛教称在家人为白衣。僧人获得在家人供养的白布后,要用青、黑、木兰等三种颜色点染,破坏原来的纯白色,称为坏色衣,也叫做袈裟。僧人服装之所以要通过点染坏色,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为破坏对纯白色的执著,第二为了跟俗人服色有别。

在印度原始佛教时期,僧人获得布料供养,都要经过点、染两道程序。点染包括点净与染净。 印度当时僧人众多,大家获得居士白布供养后,若不进行点染,容易错拿,起贪着心,所以就有了这两道特殊的程序。

佛教传到中国,因皇家赏赐黄色、紫色与红色袈裟,于是僧人衣服颜色上出现了正色。这是汉传僧人衣服颜色上的特色。

2、款式上的规定

僧人衣服也是有特定款式的,款式的制定也有两种用意:第一、区别于俗人;第二、具有提示与象征意义。

僧人衣物从颜色上统称坏色衣,也就是所谓的袈裟。从款式上又有五衣、七衣、大衣等区别,另有沙弥、五戒居士与菩萨戒居士穿得缦衣,以及铺地上打坐与拜佛用的卧具等。印度与中国气候民俗多有不同,于是在僧装款式上也有种种区别。

(1)印度僧装款式

佛初制僧衣为三衣,后因女性加入僧团,体质虚弱,三衣不堪御寒,于是为女众及体弱者增加覆肩衣。后又因为安居后,僧团四处行脚遇大水、行路不便,失衣、漂衣等问题发生,再为僧伽制临时穿着的迦絺那衣。除此之外,还有常规的下裙。

五衣,梵语安陀会,为五条之袈裟,名下衣。因五条缝成也称为“五衣”,平常杂务穿着,也名杂作衣。

七衣,梵语郁多罗僧,为七条之袈裟,名中衣。因七条缝制而成,为礼、诵、斋、讲时穿着,也是僧伽布萨、诵戒等入众之常服,所以又叫做入众衣。

大衣,梵语僧伽黎,为九条乃至二十五条之袈裟,名上衣。为出外时及其他主法仪式之时穿着。现如今汉传佛教之僧人,基本上在大衣方面,极少有穿着九条、十一条等大衣,往往受具后只备二十五条大衣作主法等特殊活动时之穿着,平时大众参加法会只穿七衣。

缦衣,又称缦条衣、缦条、礼忏衣,末衣。即整幅不割截之衣,为沙弥众及受持五戒、菩萨戒之在家信众所穿着。

如上三衣与缦衣卧具等为印度当时佛所制定的。佛教东传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僧服。

(2)中国汉传佛教僧装款式

海青,为我国佛门僧俗二众礼佛时所穿的衣服,本属于宽袍大袖的汉唐服装之变种,身腰、下摆、袖口都很宽阔,穿着自在。

星云法师《无声息》歌词解释:“海青本是雕类的鸟名,常在辽东海边飞翔,其状类似衫之大袖。因此,把海青鸟名,借来当做大袍的名字”。海青虽然是脱胎于汉唐服装,但是它究竟还有一些特异之处。海青的衣领,是用三层布片覆迭缝制而成的;这样子叫做三宝领。在衣领的前面中段,还车有五十三行蓝色线条;象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另外,俗袍的袖口是敞开的,而海青的袖口,却是缝合起来。这也是僧袍和俗袍彼此不同的一点。

海青缝合袖口,也有一种传说。据说梁武帝的后妃郗氏,她不信奉佛教,时常想用方法诬害僧尼。有一次她命宫人做了一些猪肉包子,召请宝志禅师等僧众用斋;以便造成和尚犯戒,羞辱佛门。如果僧众当时不吃,就会构成违逆皇后旨意之罪。宝志禅师乃是得道高僧,早已预知其意。于是事先命令门徒,都把海青袖口缝合起来,先把馒头预藏袖筒之中。当进宫接受午宴之时,一手把包子放进空袖筒里,一手取出馒头来吃。这样子才逃过了郗氏的诡计。这种传说并不能作为实际依据,但作为汉传佛教使用率最高之服装—海青,已经成为僧俗不可或缺的服装。

长褂,长褂又称长衫,起源于满族人的旗服,后汉人也以此为常服。仿马褂而于斜部加以割截、缝缀,以表征福田、百纳之意。一般黑色长衫与黑色海青的最大差别在于袖口,海青的袖口宽大,如海鸟的翅膀,不分出家与在家,于礼佛时皆可穿着;长衫的袖口如一般的窄袖,只有出家僧众可穿。

短褂,窄袖,直襟,为僧人日常生活常服,穿于长褂内,本是中国古代日常俗服,僧人守传统,故沿用至今。

中褂,长及膝,窄袖,直襟,属常服,作务劳动及日常生活时穿,是介于短褂与长褂之间的便服。除了比短褂稍长外,款式上无任何区别。

伽蓝褂,又名罗汉褂,无袖,直襟,长及膝或及腰,与中褂、短褂差别就在于无袖。因为太虚大师所创制故又名太虚褂。

僧鞋,有罗汉鞋与僧鞋之区别,夏秋穿罗汉鞋,春冬穿僧鞋。罗汉鞋两边有四到六个透气孔,属于仿草鞋之布制凉鞋;僧鞋属于汉俗日常布鞋,布制密封保暖,为僧人沿用而成为僧鞋。

僧袜,就是布袜,是古代民众日常穿的,僧人守传统,故一直沿用。

3、穿着方法的规定

展具、披五衣、七衣、大衣等都有相应的方法,主要是表示一种文化,一种礼节仪表。同时也是通过这些规矩来约束身心,让佛弟子们养成优雅、威仪的穿着方式,起到摄受自我身心,感化他人之作用。

展具分为一字具、人字具、四折具、半具、大具之别,即不同场合,不同法会活动时,用不同之展具方式。

搭三衣方式一致,重在养成优雅、威仪之举止,塑造僧团端庄儒雅之形象。

4、僧人三衣的意义

僧人三衣有是块状的,即使获得居士整块布的供养也要裁为数块再进行缝制,这里的用意也有两方面:

第一、当时印度在家人的衣服是整块不经过裁剪的,僧衣缝成块状,为了区别于俗服与防盗,割裁成块状后,被人盗去也无用。

第二、根据律典记载,佛经过田野,视田野之形状而命阿难制僧衣款式。僧人衣服有很多方块,像田野,田地种植谷物滋养色身,僧人受俗人供养令信众长福慧,所以也把僧衣叫做福田衣。

广州市海幢寺授权发布

来源:凤凰网
标签:

雪域佛国万里征途 中尼友好再谱新篇: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会见中佛协代表团

2023年5月3日上午,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陈松会见了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有关负责人,以及以印顺法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陈松大使首先对代表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尼泊尔是雪域佛国,是佛陀的诞生地,是佛教圣地。同时中尼关系非常友好,各方面的合作正在展开,尼泊尔政府对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合作都有很高的期待。尼泊尔中华寺建成以来,对中尼两国的人文交流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疫情之后,中华寺重新进入全面运行,期待此次代表团一行,把中国人民的友好、中国宗教界的友好带给尼泊尔人民,并把中尼两国的人文宗教交流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发挥中华佛教在世界佛教界的重要作用,为促进世界和平繁荣
佛学资讯 2,739

本性法师致佛教新青年:心有大愿力身有大行动,就有大未来

佛教与青年特具胜缘佛教,是年轻人的信仰,更是年轻人的事业。也就是,佛教与青年特具胜缘。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不爱江山,不当国王,29岁时,就放下王子的桂冠,出城入山,苦行修道。佛陀的两大上首弟子,为三十多岁出家的迦叶,十九岁出家的阿难。佛经能够流传下来,就因阿难长期随侍佛陀左右,又记忆超群。佛灭度后,迦叶主持,阿难口诵,佛陀圣典,结集出来。观音菩萨的信仰,于华人世界,深入人心。“户户观世音”。该菩萨座前,就有两大青年人,即童男童女,是观世音菩萨的很好帮手,不仅欢喜,而且可爱,与众生特有缘份。罗睺罗,是佛陀出家前的儿子,也是少年出家,后来,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密行居首。我很敬佩佛教中的善财童
佛学资讯 2,495

“逢场作戏”这个成语居然源于佛门?其意义你都知道吗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的积淀。佛教弘扬佛法常常运用比喻,使得一些深刻难懂的教义通过语言寓意的演化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酝酿出它丰富的含义。佛教自传入华夏大地以来,纵达两千五百多个春秋,横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在汉语语言系统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处世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学习传承。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空中楼阁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二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富翁还是执迷不悟,引来了众人的嘲笑。佛教
佛学常识 2,498

北京佛教界的又一件大事!延庆泽润寺举办悟凡法师升座活动

2023年4月27日,北京市延庆区泽润寺举办悟凡法师升座活动。此次升座活动,是加强佛教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佛教健康传承的重要体现。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雍和宫住持胡雪峰为悟凡法师送袈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明杰法师送坐具北京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戒台寺方丈妙有法师为悟凡法师送法杖北京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雍和宫大管家马志德管家为悟凡法师送锡杖北京广化寺首座妙文法师为悟凡法师送拂尘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白瀑寺方丈慧能法师为悟凡法师送经书北京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佑胜教寺方丈然教法师为悟凡法师送经架上午10时,山门前,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雍和宫住持胡雪峰为悟凡法师送
佛学资讯 1,956

北京房山云居寺举行净慧长老示寂十周年纪念暨云居文化建设座谈会

2023年4月23日,“净慧长老示寂十周年纪念暨云居文化建设座谈会”在北京房山云居寺召开。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办公室主任潘临珠,北京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钟百利,北京市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主任孙启副,北京市委统战部民宗处副处长马云飞,北京市民族宗教委宗教三处处长史良富,房山区政协主席魏广勋,房山区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办主任李春晖,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胡雪峰,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明海法师,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广化寺方丈怡学法师等,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黄夏年、纪华传、嘉木扬·凯朝,中国人民大学何建明、北京师范大学徐文明、中央财经大学包胜勇、中央民族
佛学资讯 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