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佛学常识 »
  3. 正文

快快自查一下!有这些表现说明你被“八风”吹动了

零分 2,382

瑜伽焰口是佛教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佛事活动,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偈颂:“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八风”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的“八风”,亦叫八法,是指世间所爱所憎的能煽动人心的八种事,也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坚信因果,命自我立,安住正法,不被世间的利害爱憎煽动,这就是八风吹不动。要想彻底超脱三界六道轮回,只有严持戒律,认真学习出世间法。修解脱行能否成功,这八风的作用非常重要:

一、利者,利益

一切有益于我们身心的人和事,都叫作利。《佛地经》上说:“得可意曰利,是也”。如果内心没有依靠,头脑中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利己主义,做起事来不顾因果,可知“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盲目地追求利益,怎能给这场人生一个交代呢?

二、衰者,衰减

凡是对我们日常生活条件有衰减的事情。经上说:“失可意事曰衰,是也”。比如我们的身体生病了,要吃药、打针;或者高考落榜了;或者出去办事遇到了违缘等等。“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逢打头风”道出了这种不幸。试想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不如意的事,也就是遇到“衰”这股风,是随波逐流,还是应激流勇进呢?八正道中,“正见”第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弟子应“众生有苦我代受,我有福报让众生”。

三、毁者,毁坏

比如说一个人讨厌另一个人,背后对他制造谣言,诬蔑他,诋毁他。譬如我们生活中受到不白之冤,是抗争,还是听之任之呢?《善恶业报经》上说:“蛇不乱咬,虎不乱伤”,三世因果规律告诉我们,今生凡遇到不如意的事,都肯定是自己今生或前世曾经伤害过对方,现在所受的恶报应是别人来讨债来了。刚才别人诬蔑我,一定是自己过去曾经诬蔑过他,所以我应该听之任之。四川有句土话:“人整人,整不着,天整人,躲不脱”。别人毁坏我,我应该逆来顺受,决不能旧业未偿清,再造新罪秧。

四、誉者,赞誉

誉者,赞誉;经上说:“阴为赞美曰誉,是也”。如果听到表扬就沾沾自喜,自我清高,认为别人比不上我,修行上开始松懈,就会一落千丈,最后一事无成。

五、称者,利益

称即称道,当面赞美名为“称”,即是称赞。当你做了一件好事,有人当场称赞你,你感觉到洋洋得意,或自感安慰,都是被“称”风吹动了。

六、讥者, 诽也

因为讨厌一个人,本无其事,妄为实有,对众明说。当面毁谤名为“讥”,即是讥讽。如果有人在你面前对你用尖酸刻薄的话冷嘲热讽,甚至于大庭广众前,当场给你讥评、讽刺、难堪;你有涵养的话,大概不致以牙还牙,但你若已感到倒楣冤枉而气愤填膺,便是被“讥”风所动了。

七、苦者,逼迫之义

谓遇恶缘恶境,身心受其逼迫。“逼恼身心曰苦,是也”。这就是说,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了违缘,身心受到痛、饿、冷、热、燥、急、气愤等不快乐之事。社会上普通的人,本性是“趋乐避苦”,但我们学佛的修行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采用社会上一般人“趋乐避苦”的方式,躲闪畏缩,逃避不了就举手投降,这样做,你今生修行绝对不能成功。中国自古有句俗语:“是祸躲不脱,躲脱不是祸”。唯识学上讲“苦空无常”,“吃苦了苦,苦尽乐来”,所以我们修行人一定要敢于吃苦,苦风吹来,激流勇进,“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只要我们衣、食、住、行多吃点苦,必然能消除一切恶业。所以应强调,只有“敢于吃苦,勇于吃亏”,才是真修行。

八、乐者,欢悦之义

遇好缘好境,身心皆得欢悦。“适悦身心乐,是也”。对于快乐的事情,许多人都梦寐以求,欲界众生,“趋乐避苦”是其本性。人人都盼望天天都能吃好,穿好,玩好,贪图眼前快乐,“今朝有酒今朝醉”但你想过没有,万般将不无去,唯有业随身,“乐极必生悲”。春秋时《淮南子》上讲一个寓言,中心意义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为利他人,个人的世间名利虽然失去,但是出世间的福德资粮却增加了。只有我们持戒修行,超脱六道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是真正最彻底、最完美的快乐。所以说我们不应贪恋世俗的快乐,贪图“财色名食睡”的世间快乐,可知“享乐消福,乐尽祸来”,据善恶报应,因果轮回,现在贪图享受若造恶业,来生堕入三途受无量苦!

这“八风”也叫做顺逆增上缘,四顺风就是其中的“利、誉、称、乐”,四逆风就是“衰、毁、讥、苦”。

我们佛弟子在日常生活中,当四顺风吹来时,要能平静对待,千万别贪恋,更不能舍本逐末去追求,这么做就不会丢失道心。我们应时刻牢记“熄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释迦牟尼佛涅槃时告诫弟子:“我灭度后,你们要以戒为师。”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原净饭王的理发师优波离,出家以后就是以“持戒第一”留传于世,最后,他证得阿罗汉果位。

我们佛弟子必须严持戒律,戒为无上菩提本。要知道,世间的一切都是缘起性空。生活中吹来四顺风,我们办事暂时一帆风顺,现在万事如意,绝不永久,更不是凭空掉下来的福报。这些福报,都是往昔善业在因缘成熟之后而结成的果。生活是个万花筒,“祸福相互转化”,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论语》上也说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所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于顺境时,要广积善根,让福报增大延长,培福惜福才有福,“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本文选自《空林佛教》

来源:凤凰网

“逢场作戏”这个成语居然源于佛门?其意义你都知道吗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的积淀。佛教弘扬佛法常常运用比喻,使得一些深刻难懂的教义通过语言寓意的演化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酝酿出它丰富的含义。佛教自传入华夏大地以来,纵达两千五百多个春秋,横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在汉语语言系统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处世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学习传承。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空中楼阁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二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富翁还是执迷不悟,引来了众人的嘲笑。佛教
佛学常识 2,498

传沩仰正宗第九世上宣下传印公老和尚行状

引言人天眼灭,法海舟沉。传公示寂,海内同悲。一代高僧、法门领袖、传沩仰正宗第九世、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庐山东林寺退居上传下印大长老,世缘了毕,所作已办,于公元2023年3月10日(癸卯年二月十九日)23时16分在庐山东林寺净土苑俶行轩安详示寂。法门失大主宰,我辈永失依怙。早在2022年11月,传公老和尚法体违和,余即奉命整理老人有关资料,草拟生平。思及老和尚住世必久,此事可缓,故完成两千八百余字初稿后,即暂时搁笔,欲待日后润色修改。孰料世事无常,传公老和尚于癸卯年观音菩萨圣诞吉日之深夜子时示寂。消息传来,余错愕良久,悲从中来,夜不能寐。悲法门顿失领袖,悲四众同失导师,悲吾
佛学资讯 2,746

河南南海禅寺方丈界承法师致唁电悼念传印长老

2023年3月10日(农历癸卯年二月十九),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庐山东林寺退居方丈传印长老于江西庐山东林寺安详示寂。河南南海禅寺方丈界承法师特致唁电,表达对长老的沉痛哀悼。全文如下:唁 电传印长老治丧委员会:泣闻一代高僧、佛教领袖、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会长、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法乳恩师上传下印长老于3月10日(癸卯年二月十九日)在江西庐山东林寺安详示寂,世寿97岁,僧腊70年,戒腊68夏。人天眼灭,般若舟沉,南海禅寺四众弟子不胜悲惋,谨致唁电以表深切哀悼!传印长老为我国佛教界领袖,一生爱国爱教、高树法幢、抚育僧才、护国兴教、德行高远。传印长老禅净
佛学资讯 2,753

四名受教弟子敬挽,悼念亲教师传印长老

2023年3月10日(农历癸卯年二月十九),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庐山东林寺退居方丈传印长老于江西庐山东林寺安详示寂。传印长老弟子、学生,中国佛学院图书馆馆长明杰法师;传印长老弟子、学生,中国佛学院副教授昌如法师、思和法师;传印长老戒子,恩施州佛教协会会长、恩施玉龙寺住持明浩法师为表达对长老的哀思之情,特别书写挽联:传公亲教师示寂传虚祖法谱 数十年护教兴学 德业昭昭成典范印远公净念 一剎那自在舍报 道心谆谆步芳规受教弟子 明杰、昌如、思和、明浩顶礼来源:凤凰网
佛学资讯 2,726

期望未来世还能与您再见!安徽宣城宛陵小九华住持辉振法师缅怀传印长老

2023年3月10日(农历癸卯年二月十九),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庐山东林寺退居方丈传印长老于江西庐山东林寺安详示寂。安徽宣城宛陵小九华住持辉振法师特别撰文,深切缅怀传印长老。全文如下:传印长老与辉振法师合影(笔者供图)白莲社内法界香,撩衣便行常寂光!老和尚,因心有不舍,总是牵挂,来给您老人家磕头了!老和尚,回忆那一年在京城九华山庄,那一月在丁香花下,那一日在西子湖畔,那一刻在洛迦山中……处处感受到您老人家对我的加持,您的慈光永远照耀着我的心。老和尚,一别九年,而今您住大涅槃,成就功德,祈请您常寂光中,也常常牵挂弟子,牵挂着,牵挂着,期望未来世还能与您再见,到那时弟子一定不
佛学资讯 2,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