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佛学常识 »
  3. 正文

佛教徒遇到感情问题咋处理?这是我看过最好的答案

零分 2,729

总是有人会问起,你们佛教徒皈依了还能结婚吗?你们信佛了以后还能谈恋爱吗?许多佛弟子面对这样的问题,既无奈又不知该如何回答。今天这篇文章,一次性给大家解释清楚,佛教徒有感情了该咋处理。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曹立君


佛教徒可以有感情吗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

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

而且,学佛是由众生来学的,是由凡夫开始的,任何人之间的接触交往都必须合情合理合法。

如果佛教只讲离欲,则无法使一般人进入佛门;如果佛的教化没有感情的成分,也很难教化众生。

佛法所称的“慈悲”,似乎跟感情不同,但是慈悲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人称之为“爱”。爱除了分为有条件和无条件之外,也有“有我”和“无我”之别。

佛菩萨的慈悲是无我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有我的;亲子之爱是无条件的,男女之爱和朋友之爱则可能是有条件也可能是无条件的。佛法是要从基础的爱来引导至无我的慈悲。

由于佛菩萨可以无我,众生不可能无我,因此要教导众生从有我的爱而渐渐进入无我的慈悲,也需要先从有条件的爱而加以净化成无条件的爱。

因此,佛教不能一开始就叫人离开感情生活。

处理感情需要“智慧”和“慈悲”

至于佛教徒应如何处理感情问题呢?家庭是感情关系的基础。

家庭的基础从伦理上说是亲子之情,它的构成始于男女的夫妇关系,继而从家庭成员扩展到家庭以外的亲戚朋友,这都是因家庭的需要和社会的活动而形成友情的必要。

中国有句俗谚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又说“夫唱妇随,白首偕老”,这些都是以感性的情为基点。

如果没有情,就像机器没有润滑的油,随时都可能发生故障,也很容易因摩擦而受损伤。

佛法目的不外为教化世间凡夫,诱导凡夫将矛盾化为和谐。

因此,佛法有两个不变的原则──智慧和慈悲。智慧是理性,慈悲是感性;以智慧来指导慈悲、运用慈悲,就可使凡夫的情感从混乱变为条理、从矛盾成为和谐。情感如果离开理性的智慧,就会泛滥成灾、自害害人。

看菩萨如何对待感情

有一部佛经叫《六方礼经》,其中提到释迦牟尼佛时代的印度有一种宗教信仰,教人专门拜方位。

如有一次,佛看到一位叫尸迦罗越的青年,正非常虔诚地礼拜六个方位,便问他拜的是什么。那位青年说不出所以然,只回答这是父亲的意思,父亲在世时拜方位,他去世之后儿子也应照着拜。

佛陀告诉他,佛教也拜六方,如其以孝顺父母为东方,恭敬师长为南方,夫妇互相体谅为西方,爱护亲友为北方,体恤仆从部属为下方,尊敬出家修行人为上方。

同时并说明了父母对儿女、师长对弟子、部属佣人对主人以及修道的沙门对俗人,各别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责任。

像这些都属于感情的范围,是人间的伦理关系。能够善于处理感情问题而过正当的感情生活,就是修行佛法的开始。

《维摩诘所说经》的“佛道品”中,记载普现色身菩萨与维摩诘的一段问话——

菩萨问维摩诘说:“你有父母妻子,也有亲戚等眷属,还有部属和朋友,这不是很累赘吗?”言下之意是你既是一位大菩萨,却又拖家带眷,怎会自在呢?

维摩诘答道:“我的母亲是智慧,父亲是度众生的方法,妻子是从修行得到的法喜,女儿代表慈悲心,儿子代表善心和诚实;我有家,但它代表毕竟空;我的弟子就是一切众生,我的朋友就是各种不同的修行法门,在我周围献艺的美女就是四种摄化众生的方便。”

这一品涵盖了在家人生活环境中的种种人事物,维摩诘不但不因有这些累赘而不自在,反以大智慧来运用大慈悲。他虽然过着与一般人相同的感情生活,但是自有其解脱自在的内心世界。

可见,佛教徒并不需要排斥感情生活,但看其能不能以理性来指导感性,以感性来融合理性。能够以理性的智慧来指导感性的情感,生活一定过得非常丰富、顺利、左右逢源,而且自利利他。

所谓佛法的指导和智慧的原则,是教我们如何处理感情问题,而不是要我们放弃、排斥或厌恶感情。

如果用情不当,会带来困扰;用情没有节制,也会造成灾难。例如:父母对子女固然要爱护,但是溺爱反而害了子女;男女之间应该相爱,可是婚外情或婚前复杂的感情生活,不仅会惹来家变的麻烦,也会给社会制造纠纷。

另外,对亲戚朋友以及师生之间、主仆之间等等关系,也都要基于理性而付出感情,否则徒生困扰。佛法并非反对感情生活,而是要指导我们如何过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参考书目:圣严法师著《学佛群疑》

来源:凤凰网

寂静法师追忆恩师海山长老:一生没有存款,屡遭磨难戒行高洁

海山长老(1928-2013),寂静法师之师。“恩师一生历经风雨,屡遭磨难,但终不舍佛法,戒行高洁,如劲松傲霜雪而弥坚,若清莲出淤泥而更洁,深受万众景仰。如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之程度令人惊叹!这些都是我亲自见证,加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对我的影响之巨大,足以构造我未来全新的观念和世界!”这是寂静法师于海山长老圆寂之时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无一不透露着师徒至深的情谊,今逢长老圆寂十周年,寂静法师再次提笔忆念恩师,让我们随着寂静法师的笔,走进这段光阴、这段故事。文/寂静法师恩师的行持亲临极乐世界恩师1928年农历二月初八出生于四川西充县碾垭乡,15岁出家。圆寂于2013年农历三月十五。1949年,恩师放
佛学资讯 2,947

“逢场作戏”这个成语居然源于佛门?其意义你都知道吗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的积淀。佛教弘扬佛法常常运用比喻,使得一些深刻难懂的教义通过语言寓意的演化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酝酿出它丰富的含义。佛教自传入华夏大地以来,纵达两千五百多个春秋,横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在汉语语言系统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处世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学习传承。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空中楼阁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二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富翁还是执迷不悟,引来了众人的嘲笑。佛教
佛学常识 2,498

道伟法师:净慧长老生活禅与佛教中国化的传承发展|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

编者按:“蕲黄禅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4月19日,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在湖北黄梅举办。来自内地、港澳台地区及韩国、日本、匈牙利的15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诸山长老,共聚黄梅话禅论道。天台祖庭当阳玉泉寺方丈道伟法师在“净慧长老生活禅与佛教中国化的传承发展”分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净慧长老生活禅与佛教中国化的传承发展》的主题演讲。凤凰网佛教文化摘录道伟法师演讲内容如下:天台祖庭当阳玉泉寺方丈道伟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净慧长老生活禅与佛教中国化的传承发展”分论坛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净慧长老作为当代禅教兼备的一代巨匠,为中国佛教现代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长老一生历经坎坷,但对
佛学资讯 1,483

静波法师:禅宗并非鼓励人们空谈佛法|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

编者按:2023年4月19日,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在中国禅宗发源地湖北黄梅举办。来自内地、港澳台地区及韩国、日本、匈牙利、美国等15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诸山长老,聚集在中国禅宗发祥地黄梅话禅论道。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黑龙江哈尔滨极乐寺方丈静波法师在主论坛发表了主旨演讲,静波法师在演讲中分享了禅宗在新时代的教育事业的一些思考,指出现在修行禅者中存在着一些诸如误解经典、认为不需要文字等错误观念,凤凰网佛教文化摘录静波法师演讲内容如下: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黑龙江哈尔滨极乐寺方丈静波法师发表主旨演讲(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黑龙江哈尔滨极乐寺方丈静波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
佛学资讯 1,116

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第九届居士培训班招生通启

亲近三宝,体验宗教生活,培养爱国、积极的生活态度,这里是重元寺,新一期的佛学培训班将从这里再次启航……此次佛学培训班由寒山学院诸多法师参与授课,带你体悟佛法妙理,开启禅悦人生。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观音阁一、主要授课法师达阳法师、如净法师、延正法师、无念法师、思源法师、惟禅法师、妙正法师、寂洲法师、耀相法师、妙生法师二、授课内容1、佛学分享部分佛法中的法相法义、何为佛法、生命成长之旅、八关斋戒、生命的觉醒与幸福奥秘、四无量心的修习、好将佛事助文治等。2、佛学实践部分禅修体验、八段锦、诵经、抄经、礼忏、早晚课诵等。上课坐禅禅武修身八段锦三、时间安排:1、课程时间:2023年7月24日—8月1日2、报
佛学资讯 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