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佛学常识 »
  3. 正文

这六种烦恼是所有人的痛苦来源,师父教你如何对治它!

零分 2,598

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

——《楞严经》

我们放不下的六种根本烦恼

如果归纳起来,我们放不下的有六种根本烦恼,那就是我贪、我瞋、我痴、我慢、我疑、我见

“我贪”是什么?

有的人喜欢特定的垫子或座位,换了就不舒服,就坐不下了。还有,喜欢宁静的环境、柔和的光线、舒畅的空气,才能修行,这虽是初心学禅者应有的选择,但却都属于贪。

“我瞋”是什么?

比如说不喜欢太硬的坐垫、吵闹的环境、粗重的身体、散乱的心。有一次,一位居士来报名打禅七时,先问:“某某人来不来?他来了我就不报名了。上次禅七中我本来可以打得好一点的,就是他那几个经常的动作教我讨厌,结果一坐下去就想到他,就没办法坐得好了。”这种容易对环境起瞋心的习气,是修行的大障碍。

“我痴”是什么?

自己彷徨无主,又不知信仰三宝,不愿相信因果;自己愚昧无知,既不希望听闻佛法,也不愿意知道修行佛道的门径;自己盲目附和,信奉鬼神,还指正统的佛法是迷信。

“我慢”是什么?

自以为是,恃才傲物,气势凌人,得少为足;自己才能不够却处处逞能;小有些微感应的灵异,便以为得大神通;自己实未解脱烦恼而以为已得解脱;或者自暴自弃而又嫉妒贤能之士;小有修行而以大修行者自视。我曾遇到好多位中外人士,说出我的修证位次,或要收我为他们的弟子,或者说出他们自己的果位,这些都是我慢的例子。

“我疑”是什么?

就是对自己的能力和立场没有自信,对人对事对物不敢信赖,稍有风吹草动,便疑神疑鬼、杯弓蛇影,时时刻刻都在忧虑自己的安全问题,为了保护自己,往往会伤害别人。许多人怀疑他们自己的根器,以为不是修行的材料;只要在修行的道路上略受挫折,立即生起退心,不但不学佛了,而且反过来怀疑释迦佛教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我见”是什么?

是坚持先入为主的看法,不论是来自宗教、哲学、科学、常识或生活经验的任何见解,只要违背因果原则及因缘观念的,便落于邪见及我见。依据因果的原则,人人应该为善去恶地修福修慧;依据因缘的观念,无一物不是暂时的假现。所以遇顺境不致贪著,遇逆境不会失望,既能提得起,也能放得下。总之,若对自己的身心及所处的环境有执著心,便是我见。

禅的修行,在帮助我们放下如上的烦恼,若不能从修行过程中把烦恼放下,便无法窥见禅的堂奥。

如何对治烦恼习气

我们在用功的时候,之所以难以保持觉照,就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太多太重。如果烦恼、习气有体积的话,恐怕整个虚空都难以容受。

想想看,各位一天二十四小时,不是都在烦恼中打滚吗?一天二十四小时,烦恼不断,连在梦中,还是离不开烦恼。看看我们的烦恼有多少,烦恼和习气本质上是一回事,但有粗细之不同。

烦恼比较粗重,容易觉察,好比一个人心中有无明火,马上脸就跟着红起来,怒发冲冠。习气则比较微细,而且普遍,不容易觉察。

烦恼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克制,习气要克制起来则相当困难。修行就是要跟烦恼习气作斗争,烦恼、习气合起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妄想。

烦恼习气虽然很多,很厉害,但是一旦我们认清了它们的本质,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妄想并不是心之外的某种实在的东西,它如同觉照一样,同是心的一种作用,只不过觉照是清净的,妄想是染浊的而已。换句话来说,真妄不二,离真无妄,离妄无真。

我们现前这一念心,既有真的一面,也有妄的一面。若不具真的一面,我们根本无法修行,修行也没有益处。真是心本自具足的,妄亦由心起,真妄同是一个心。明白了这一点,那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就应当注意,不要有意识地去断妄,也不要有意识地去趣真。因为你一动念就是妄。

六祖大师讲:“净心在妄中,起心即是妄。”妄想来了,随它去,你只管提起话头,不要有意去压它。妄想是压不住的,你只能不理它,不随它转,时时刻刻把心系于“无”字上,让“无”字连成一片,这时它自然就会消失。

古人讲,“不怕念起,唯恐觉迟,念起即觉,觉之即无”。对付妄念的最好办法就是提起觉照,用觉照把现前的念头照住,把它孤立起来,让它再也不能够继续下去。你若能把现前的每一念都孤立起来,那你当下就与情识脱离了。

我们平常的心念总是在不断地攀缘。你要想让它不再攀缘,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去寻思分别。所谓“但能情不附物,物岂碍人”就是这个意思。把现前一念孤立起来,让它“不续前”“不引后”,这样念念都在当下,念念都成无念,念念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所谓无念,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无住的意思。念念无念,就是念念无住。若能做到念念无住,即可达到一念万年、万年一念。

这种功夫是非常微细的。你只有真正地静下来了,静观自己的心态,静观自己现前这一念心,你才有可能体会到这一点。

平时,我们总是心浮气躁,总觉得自己没有问题,总觉得自己活得明白,若是这样,我们便不能够真正地发起了生脱死的心、向道的心、求觉悟的心。一定要万缘放下,收摄身心,好好地观照一下自己的心态。

文章参考:圣严法师开示、净慧长老开示

来源:凤凰网

“逢场作戏”这个成语居然源于佛门?其意义你都知道吗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的积淀。佛教弘扬佛法常常运用比喻,使得一些深刻难懂的教义通过语言寓意的演化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酝酿出它丰富的含义。佛教自传入华夏大地以来,纵达两千五百多个春秋,横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在汉语语言系统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处世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学习传承。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空中楼阁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二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富翁还是执迷不悟,引来了众人的嘲笑。佛教
佛学常识 2,498

静波法师:禅宗并非鼓励人们空谈佛法|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

编者按:2023年4月19日,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在中国禅宗发源地湖北黄梅举办。来自内地、港澳台地区及韩国、日本、匈牙利、美国等15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诸山长老,聚集在中国禅宗发祥地黄梅话禅论道。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黑龙江哈尔滨极乐寺方丈静波法师在主论坛发表了主旨演讲,静波法师在演讲中分享了禅宗在新时代的教育事业的一些思考,指出现在修行禅者中存在着一些诸如误解经典、认为不需要文字等错误观念,凤凰网佛教文化摘录静波法师演讲内容如下: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黑龙江哈尔滨极乐寺方丈静波法师发表主旨演讲(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黑龙江哈尔滨极乐寺方丈静波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
佛学资讯 1,116

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第九届居士培训班招生通启

亲近三宝,体验宗教生活,培养爱国、积极的生活态度,这里是重元寺,新一期的佛学培训班将从这里再次启航……此次佛学培训班由寒山学院诸多法师参与授课,带你体悟佛法妙理,开启禅悦人生。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观音阁一、主要授课法师达阳法师、如净法师、延正法师、无念法师、思源法师、惟禅法师、妙正法师、寂洲法师、耀相法师、妙生法师二、授课内容1、佛学分享部分佛法中的法相法义、何为佛法、生命成长之旅、八关斋戒、生命的觉醒与幸福奥秘、四无量心的修习、好将佛事助文治等。2、佛学实践部分禅修体验、八段锦、诵经、抄经、礼忏、早晚课诵等。上课坐禅禅武修身八段锦三、时间安排:1、课程时间:2023年7月24日—8月1日2、报
佛学资讯 1,588

禅宗祖庭曹山宝积寺2023年传授三坛大戒纪实:新戒考核报到

为绍隆佛种,续佛慧命,秉承释迦遗教,光大如来戒法。经中国佛教协会【2023】16号文件批准,由江西省佛教协会主办,江西靖安宝峰禅寺暨宜黄曹山宝积寺承办,江西省佛教协会第26次三坛大戒亚僧部在宜黄曹山宝积寺举行。《善见论》云:“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毗尼藏住,佛法方住”。戒、定、慧三无漏学,以戒为首;定慧修证,则在戒功。故江西各地戒子,四方云集,至曹山宝积寺,求受三坛大戒。▲严格依唐制修建的庄严戒坛一、新戒报到2023年4月3日-5日▲核对新戒资料,安单入住二、体检2023年4月6日▲请宜黄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为戒子进行体检三、材料审核2023年4月8日此次传戒,严格按照《汉传佛教三坛大戒管理办法》
佛学资讯 1,015

从恐惧到心安,一位来自癌症康复营学员的分享

2023年3月18日,由广州大佛寺善友康乐社和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脂类医学和技术研究室共同举办的“第十五期癌症康复营”在广州市大佛寺正式开营。曾经参加过癌症康复营的学员如荣,为新学员分享通过康复营的学习所获以及在康复道路上的心路历程。重生的自我(笔者供图)文/如荣恐惧我是大佛寺康乐营第十期学员。八年前,因为要做一个小手术,我被查出得了卵巢癌,一并手术后,医院说我这种癌症是建院六十多年来首例,没有可参照的治疗方案,让我去多看几家医院。我非常迷茫,各种担心,下一步怎么办?癌细胞会不会转移扩散?咨询了好几个相关方面医生及专家,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康复方案。我经常会想:为什么是我得了这个病?!走出去感
佛学资讯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