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佛学常识 »
  3. 正文

“太岁”当值佛弟子该怎么做?宗舜法师给你最全面的参考

零分 2,717

太岁通常是指十二星宿中的“太岁”,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太岁星君。每12年十二星宿更替一次。当太岁星君当值时,有和这一年属相重合的人不顺的说法,所以又称为“犯太岁”。

太岁之名,不见于佛经。佛经中称木星为“岁星”。近年一些寺院举办“拜太岁”、“化太岁”、“破太岁”法会,拥护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站在佛教立场,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太岁”这个问题?宗舜法师结合世俗文献和佛教典籍记载,给了迄今最全面的参考。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王子轩

文/宗舜法师

辞书所释“太岁”

按目前权威中文辞书《汉语大词典》解释太岁说:

1、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岁星。又称岁阴或太阴。古代认为岁星(即木星)十二年一周天(实为11.86年),因将黄道分为十二等分,以岁星所在部分作为岁名。但岁星运行方向自西向东,与将黄道分为十二支的方向正相反,故假设有一太岁星作与岁星运行相反的方向运动,以每年太岁所在的部分来纪年。如太岁在寅叫摄提格,在卯叫单阏等。又配以十岁阳,组成六十干支,用以纪年。(参阅《尔雅·释天》《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天官书》、 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太岁考》)

2、指太岁之神。古代数术家认为太岁亦有岁神,凡太岁神所在之方位及与之相反的方位,均不可兴造、移徙和嫁娶、远行,犯者必凶。此说源于汉代,传至后世,说愈繁而禁愈严。汉王充《论衡·难岁》:“方今行道路者,暴病仆死,何以知非触遇太岁之出也?” 汉王充《论衡·难岁》:“且太岁,天别神也,与青龙无异。”

3、喻凶恶强暴的人。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普天无处不闻名,则我是权豪势宦 杨衙内 !”《水浒传》第二六回:“两边众邻舍看见武松回了,都大吃一惊,大家捏两把汗,暗暗的说道:‘这番萧墙祸起了!这个太岁归来,怎肯干休?必然弄出事来!’”《文明小史》第三二回:“街坊见是这几位太岁闯事,那敢出来探望,紧闭着门不管。”

台湾佛光山编撰之《佛光大辞典》则释“太岁”说:

1、凶神。旧历纪年所用值岁干支之别名。如逢甲子年,甲子即是太岁。习惯上只重视十二地支,故太岁每十二年一循环。

2、值岁之神名。据杜佑所著通典载,北魏道武帝(386~409)时,已立神岁十二(即十二位太岁神)专祀。

大藏经中的“太岁”用法

中国佛教自古遵从民俗,文献中多有提及太岁者。检阅佛教大藏经“太岁”用法,基本和《汉语大词典》所述相同。

第一、太岁纪年

太岁纪年是大藏经中最常见的。如著名天台宗大德慧思大师四十四岁时(558),于光城县齐光寺实现了写金字《般若经》并贮以宝函的心愿,特撰《立誓愿文》自述:

我慧思即是末法八十二年,太岁在乙未十一月十一日,于大魏国南豫州汝阳郡武津县生。至年十五出家修道,诵《法华经》及诸大乘,精进苦行至年二十。(见《大正藏》第46册。按,本文所引大正藏均据CBETA中华电子佛典协会发布的电子版,后不赘述)

宋代天台宗著名的慈云忏主(慈云遵式)在所集《往生净土忏愿仪》的后序中,也用太岁纪年:“时大中祥符八年,太岁乙卯二月日序。”(见《大正藏》第47册)

第二、太岁神异

关于太岁的“神异”,有唐慧琳法师所著《一切经音义》卷第二,解释玄奘法师所翻译的《大般若经》第五十三卷之“初分辩大乘品第十五之三”,观察死尸被雕鹫、乌鹊等种种禽兽所食一句中的“乌鹊”时说:“上,坞姑反。《说文》云:孝鸟也。下,七雀反。知太岁所在也。《博物志》曰:鹊巢开门,常背太岁。此非才智,任运自然。《说文》二象形字也。”(见《大正藏》第54册)按今本《博物志》卷四“物性”作:“鹊巢门户背太岁,得非才智也。”(据范宁先生校,“背”当作“避”;“得”当作“此”。见中华书局2017年版《博物志校证》第52页)

这里提到的鹊,就是我们常说的喜鹊。《诗经》“召南”有“鹊巢”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这就是成语鸠占鹊巢的来历,说鸠鸟不懂自己筑巢,常常霸占喜鹊已经筑成的巢来住。可见喜鹊筑巢的技术高明。《博物志》是西晋张华(232~300)编撰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分类记载异境奇物、古代人物,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内容多取材于古籍,包罗很杂。其中还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材料。《一切经音义》引文是说,喜鹊能知晓太岁星所在方位。所以鹊巢开门的方向,常避开太岁星所在方位。这不是喜鹊有特殊的才能智慧,只不过是“任运自然”——顺应自然而已。从文献记载看,至少在汉代,人们已经认为对太岁必须避让,则冲撞太岁为凶,避开太岁为吉,趋吉避凶,天性使然,又岂止是鸟兽而已。

唐白居易有《禽虫十二章》诗,首篇即云:“燕违戊巳鹊避岁,兹事因何羽族知?疑有凤王颁鸟历,一时一日不参差。”并自注:“不知其然也。燕衔泥常避戊巳日,鹊巢口常避太岁,验之皆信。”今人谢思炜撰《白居易诗集校注》云:

《艺文类聚》卷九二引《说文》:“燕,布翅,枝尾,作巢避戊巳。”同卷引《说文》:“鹊知太岁之所在。”《初学记》卷三十引张华《博物志》:“鹊巢开口背太岁。此非才智,任自然之得也。”(中华书局2017年版,第六册2825页)

白居易说的“燕衔泥常避戊巳日”,是因为戊巳为土,土为中央。燕子知道在戊巳日不衔土筑巢,以免犯土。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至理》中说:“鹤知夜半,燕知戊巳,而未达于它事也。”(见《抱朴子内篇》张松鹤译注,中华书局2018年版,168页)这和“鹊巢开口避太岁”一样,不是说它们有什么特别的聪敏,而是自然界给它们的一种感知。

第三、禅宗语录和佛事仪轨中的“太岁”

其一、俗语中类似太岁头上不得动土这样的话语,也常常出现在宋元期间禅师们的口中。如宋宏智正觉颂古,元万松行秀评唱的《从容庵录》卷一:

举:世尊与众行次,(随他脚跟转)以手指地云:此处宜建梵刹。(太岁头上,不合动土)帝释将一茎草,插于地上云:建梵刹已竟。(修造不易)世尊微笑。(赏罚分明)。(见《大正藏》第48册)

也有反其意而说的,如清超永编《五灯全书》卷第六十三“曹洞宗”下记载明江宁府天界觉浪道盛禅师语录云:

除日上堂:昆仑奴,着锦裤,打一棒,行一步。打发根本无明,撞翻从上佛祖。逗到腊月三十日来,折合不下。依旧甜瓜彻蒂甜,苦瓜连根苦。且道:福山正当重开门庭、斩新条令,作么生与大众折合?喝一喝,曰:踏倒须弥第一峰,太岁头上添新土。珍重。(见《卍新续藏》第82册)

这里添土,还是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意思,表达禅师遇佛杀佛遇魔杀魔的气度。

其二,直接将太岁作为护法神祗,在各种超度、传戒等佛教仪式中迎请的,也颇为常见。如著名的宋志盘撰、明袾宏(即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重订的《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简称《水陆仪轨》)卷第三“行下堂召请法事”召请文中就有奉请“三台华盖,二十八宿,十二宫辰太岁星君。”并祈求“惟愿不迷本性,承佛威光,今夕今时,来趋法会。”(见《卍新续藏》第74册)

而清汉月法藏在《弘戒法仪》卷上“在出家在家授五戒法仪”第三中云:“我(某甲)一心奉请:“光明会上,护法诸天,大权仙众,功德大辩,梵王帝释,天龙八部,日月星辰,今年太岁,赏善罚恶,主执权衡,一切聪明……一切灵祗,俱乘佛力,来降道场,证明受戒。”(见《卍新续藏》第60册)

但是民间大众并不能完全明白太岁的作为岁神、贵神的意义,反而将太岁视为凶星。不过,如《汉语大词典》第三义项“喻凶恶强暴的人”的用法,在佛教文献中目前还没有发现。《佛光大辞典》“太岁”条,直接释太岁为“凶神”,其后并未列举任何书证,与辞典编撰体例不符,未可信从。

佛经中所述星宿(天神)与人的关系

佛教是缘起论,本身并不认为人的命运是由神灵主宰的。但是三界有情,本身即随自身业报感果不同,福报乃至智慧,各各有别。其所见之外在依报,亦随自身正报显现不同。同时,别业之外,还有共业。北凉昙无谶译《优婆塞戒经》卷六第“五戒品第二十二”指出:“众生初修十善业时,得无量命,色、香、味具;因贪、嗔、痴一切皆失。是十恶业道因缘故,时节、年岁、星辰、日月、四大变异。”(见《大正藏》第24册)为度某类众生,佛说对治之法,亦各各不同。如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正法念处经卷》第七十云:

“诸婆罗门外道论师失于业报,不知真谛,于人王所,说言:‘星宿诸曜所作,非业果报。’是诸外道婆罗门论师,邪见倒说星曜所作,非业果报。(中略)是故善不善业,众生自业,非星曜作。”(见《大正藏》第17册)

善不善业由自所作,非关星宿,这是业果论的基本原则。但是,唐不空三藏译有《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简称《宿曜经》),内容叙述在二十八宿、十二宫中,日、月、五星(七曜)之值日与人之吉凶福祸的关系,是一部与印度天文学及占星术有关的佛典。在本经之“宿曜历经序七曜直日品第四”说:“夫七曜,日、月、五星也。其精上曜于天,其神下直于人,所以司善恶而主理吉凶也。其行一日一易,七日一周,周而复始。直神善恶言具说之耳。”(《大正藏》第21册)

本经后对七曜一一加以解说,如解释木星:“木精日岁星,岁星直日,宜策命使王及求善知识,并学问、礼拜、修福、布施、嫁娶,作诸吉事。请谒及结交、入宅、著新衣、沐发、种菜木、调伏象马、买奴婢并吉。若为凶事则大凶。若人此日生者,法合贵重荣禄。若五月五日得此曜者,岁中丰熟。若有亏蚀地动,则公王必死。”

如这样的说法,看似与佛教的根本义理有别,但大藏经中并不少见。如唐金俱吒撰集之《七曜禳灾决》“木宫占灾攘之法第三”云:“岁星者东方苍帝之子,十二年一周天。所行至人命星,春至人命星大吉,合加官禄得财物。夏至人命星合生好男女。秋至人命星,其人多病及折伤。冬至人命星得财则大吉。四季至人命星,其人合有虚消息及口舌起。若至人命星起灾者,当画一神形,形如人,人身龙头,著天衣,随四季色,当项带之。若过其命宿,弃于丘井中,大吉。”

其实在著名的《摩登伽经》中(吴·竺律炎、支谦共译),佛谈到摩登伽女的本生因缘时,就广泛讲述了有关印度种姓制度、占星术及佛教天文学知识(同本异译的有安世高译《摩邓女经》、失译《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楞严经》等经也有摩登伽女的故事)。在《摩登伽经》“说星图品第五”中云:

尔时,莲华实问帝胜伽:“仁者岂知占星事不?帝胜伽言:大婆罗门,过此秘要,吾尚通达,况斯小事,而不知耶?汝当善听,吾今宣说。星纪虽多,要者其唯二十有八。(中略)今当为汝复说七曜,日月、荧惑、岁星、镇星、太白、辰星,是名为七。罗睺、彗星,通则为九。如是等名,占星等事,汝宜应当深谛观察。”接下来在“观灾祥品”第六中,帝胜伽继续详述星纪运行善恶之相、日月薄蚀吉凶之相。在“明时分别品”第七中,帝胜伽又细说昼夜分数长短时节等历数诸法。

而据隋那连提耶舍译《大方等大集经》第四十一“日藏分”经说,佛在摩伽陀国,为大众广说护持三宝等事,以及有关日行藏等菩萨诸陀罗尼,并现广大神通,收服魔王波旬的戒依止大魔军主,并为他授记后,诸龙王彷徨无依,向殊致罗娑菩萨摩诃萨求救,“尔时,殊致罗娑菩萨善解方便知世因缘,欲为诸龙说星宿法:星宿法者,各有度数和合时节,合时则易、不合则难。时节未合不得解脱,谛听次第,我当为汝分别解说。今此月者名奢婆拏,星宿名为富那婆薮,富那婆薮属此五月,此月复系属于日天。汝诸龙王,与此星辰时未和合。”这里殊致罗娑菩萨为度龙王,说他们因为与当时的日月星辰时不和合,所以才有此难。

于是“娑伽罗龙王白殊致罗娑菩萨言:“大士!是星宿者本谁所说?谁作大星、谁作小星、谁作日月?何日之中何星在先?(中略)大士!汝于诸圣第一最尊,愿愍我龙具足解说,我等闻已脱苦奉行。’”

殊致罗娑菩萨因此讲述过去有驴唇仙人,常修苦行,为一切诸天礼敬。一切天提出,驴唇仙人有任何要求,他们都会尽力满足。于是驴唇仙人说:“过去劫时见虚空中有诸列宿日月五星,昼夜运行各守常度,为于天下而作照明。”但是“此贤劫初无如是事”,所以希望诸天龙神能按照过去所见置立安施。在会的一切天听了这话一致表示:“此事甚深,非我境界。若为怜愍一切众生,如过去时,愿速自说。”于是驴唇仙人按照过去所见,将星宿等一一安置。如:“‘胃宿纵恶自在如首罗天,能护四方皆得安隐,汝等天人见彼为恶勿生嫌怪,严治刑法乃护众生。’一切天言:‘如是,如是,如圣人教。严于法令乃济众生。’‘月与胃合,其日病者或轻或重难可疗治,其日生者性多嗔愤,犷恶刚毅难可亲昵,有大官位能胜众生。亢虚参胃,此四宿日不得入阵斗战,不可远行,不得剃头及以治鬓。毕牛轸星,此三宿日,乃宜斗战,及以远行、剃头、洗头。柳张宿日,可得造作一切诸事。昴宿、翼宿、斗宿,此三宿日求财可得,宜服医药持戒布施,宜作新衣及造璎珞。(后略)”(见《日藏分》中“星宿品第八之二”,《大正藏》第13册)

看到这些内容,不难理解传统的《禅门日诵》里的“文殊剃头吉日”等内容是从何而来。当然,不是所有根器的众生都能接受这类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说法是佛所说正法。我们汉传佛教普遍受持的六斋日,就是据《杂阿含经》卷四十记载,于此六日,四天王及其大臣出巡世间,观察人间善恶,见孝养父母、受持斋戒乃至受戒布萨者而予以增延寿命、善神护身乃至命终迎接升天等乐报。反之善神不护甚至日月变异,灾难层出。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卷四十之“一一一七经”云: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月八日,四大天王敕遣大臣,案行世间:‘为何等人供养父母、沙门、婆罗门,宗亲尊重,作诸福德,见今世恶,畏后世罪,行施作福,受持斋戒,于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及神变月,受戒布萨?’至十四日,遣太子下,观察世间:‘为何等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至十五日,四大天王自下世间,观察众生:‘为何等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见《大正藏》第02册)

而在刘宋智严共宝云译译《四天王经》更是细致地说明:“斋日责心、慎身、守口,诸天斋日伺人善恶。须弥山上即第二忉利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即因四镇王也,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龙鬼、蜎蜚、蚑行、蠕动之类,心念、口言、身行善恶;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天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复下;二十九日太子复下;三十日四王复自下。

“四王下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其中诸天佥然俱下。四王命曰:‘勤伺众生,施行吉凶。若于斯日归佛、归法、归比丘僧;清心守斋,布施贫乏;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玩经散说,开化盲冥;孝顺二亲,奉事三尊;稽首受法,行四等心,慈育众生者,具分别之以启帝释。’若多修德,精进不怠,释及辅臣三十三人,佥然俱喜。

“释敕伺命,增寿益算;遣诸善神,营护其身,随戒多少。若持一戒,令五神护之;五戒具者,令二十五神营卫门户,殃疫、众邪、阴谋消灭;夜无恶梦;县官、盗贼、水火、灾变终而不害;禳祸灭怪。唯斯四等、五戒、六斋犹如大水而灭小火,岂有不灭者乎!临其寿终,迎其魂神,上生天上七宝宫殿,无愿不得。

“若有不济众生之命、秽浊盗窃、淫犯他妻、两舌恶骂、妄言绮语、厌祷咒诅、嫉妒恚痴、逆道不孝、违佛违法、谤比丘僧、善恶反论,有斯行者,四王以闻,帝释及诸天佥然不悦,善神不复营护之,即令日月无光,星宿失度,风雨违时。”(见《大正藏》第15册)

“太岁”并非“凶神”,佛弟子该如何对待

其实,三界乃至诸天神,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共业所感的依报之一种。佛教虽然不提倡风水数术,但是并不否认环境对人的影响。唐般剌密帝译《楞严经》卷二有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见《大正藏》第19册)但我们作为被境所转的凡夫,还是要注重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日月的运行可以引起地球潮汐的变化,进而可以影响到我们心理甚至生活,那么我们出生时星宿的变化必定与我们生命有某种程度的关系,如果懂得通过调整星宿之间的相生相克,进而趋吉避凶,也未必不是一件幸事。再则环境是人的依报,我们自身是正报,依正不二,通过改变我们的依报来转变我们的正报,也是一条可取的途径。因此佛教不以太岁等善神作为归依对象,但也不否认他们的存在对我们凡夫的意义,不失一种教化方便。

中国人的信仰特点是泛神论,但真正能称为神的,必须“聪明正直”。梁僧祐所撰《弘明集》卷三所载孙绰之《喻道论》也说:“且君明臣公世清理治,犹能令善恶得所,曲直不滥;况神明所莅,无远近幽深。聪明正直,罚恶祐善者哉!”(见《大正藏》第52册) 如佛陀降伏外道,将其收为护法,亦为佛陀悲心。一则心佛众生三法无差,龙天护法善神之佛性,与佛陀并无二致,也是佛陀要救度的众生。这些本来深种善根的聪明正直之神祗,亲近三宝,更容易解脱轮回。而作如来使,行如来事,辅助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护佑修行者,其功德何其大也。

对于太岁这类的诸天善神吉神,自当如法恭敬供养,无论鲜花美果,佳茗净水,灯明妙香,均可置于太岁所在之方,虔诚供养。也可诵经持咒,修法回向。而决不是普通人错误理解的太岁为凶神,要去“破太岁”,而是要用各种如法的方式“安太岁”,避免对太岁的刑、克、冲、破,则自然转凶为吉,安康顺遂。对太岁如此,对诸天神乃至一切福德善神,皆可如此。佛弟子依据经典所述,只要不生归依之心,于自己修行减少障碍,增益福报,大有裨益。

来源:凤凰网

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开幕式|杨曾文发言:净慧长老的六大贡献

编者按:2023年4月19日,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在中国禅宗发源地湖北黄梅举办。来自内地、港澳台地区及韩国、日本、匈牙利、美国等15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诸山长老,聚集在中国禅宗发祥地黄梅话禅论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教授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代表专家学者发言,杨曾文教授在发言中从六个方面总结梳理了净慧长老为中国佛教适应时代发展作过很多的诸多贡献。凤凰网佛教文化摘录杨曾文教授发言内容如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教授发言(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开幕式(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教授发言(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今年是当代
佛学资讯 1,161

佛陀涅槃日|今天值得纪念的不是佛陀离世,而是给我们的启示

拘尸那罗涅槃寺佛陀涅槃像(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重影)文/佛慧法师佛陀在农历四月初八来到娑婆,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震惊天龙八部,可是在二月十五,佛陀即将离开,却是一切都显得那么寂然。当我们的一生走到尽头,回望此生,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会不会有遗憾,会不会有后悔呢?当垂暮的佛陀,远望高耸的喜马拉雅山,是否也想过自己传奇的一生?从出生时的殊胜沐浴,到出家时的决绝,后来夜观启明星,悟得娑婆真相,这无尽的磨炼,都不曾改变过佛陀的意志。一切有为法,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灭而去。就在佛陀即将示现圆寂前,舍利弗尊者与大目犍连尊者不忍面对,得到佛陀首肯后,便各自显现涅槃。晚年的佛陀面对故乡的倾灭,
佛学资讯 2,822

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发布2023年招生通告

近日,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发布2023年招生通告,招生通告显示,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面向全国佛教界招收专科生30名、本科生40名、研究生10名,仅限男众。招生通告如下: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原苏州寒山书院,成立于2003年,是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设立的以学修并重为宗旨的综合性现代佛教学修基地。寒山学院设在重元寺内,位于经济发达的苏州工业园区、风景秀丽的圣境阳澄湖畔,学院教学条件充足,学科结构完整,教学、科研、丛林实修条件完备。寒山学院以戒定慧三学为纲,以“勤学、求真、崇善、净意”为院训,坚持“学修一体化,生活丛林化,管理科学化”的办学方针,旨在培养爱国爱教、遵纪守法、信仰纯正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寺院管理
佛学资讯 567

一生一世、家贼难防、心花怒放,这些词语竟然都出自佛教

佛教的传播时间长达两千多个春夏秋冬,范围遍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对我国的语言词汇必然会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现在常用的很多词,如“献身”、“习气”、“方便”、“障碍”、“一刹那”……原本就都是佛教名词。而在我国璀璨夺目的成语之中,与佛教相关的条目也是数不胜数。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一生一世释迦牟尼提出的“三世说”,经过历代佛教学者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划分时间过程的体系。三世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对于众生而言,称为“三生”, 即“过去生”、“现在生”、“未来生”。佛教认为“一生”不过是生死轮回中的一个环节,谓之“一期生死”。作为成语,“一生一世”用来形容一生,从生到死,一
佛学常识 263

智慧法语:《法华经》之不可思议处

编者按:你听说过“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的说法吗?《楞严》如何让人开悟?《法华》如何让人成佛?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熟悉佛教文化的人,都知道一句话,众生皆有佛性,也可以理解为众生皆可成佛。因为佛性人人具足,只因无明障蔽,不见自性而已。我们应该明白,只要用心持诵《法华》,遵循佛陀教诲,亿万劫后你也可以成佛。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法华经》【注释】如来涅槃之后,如果有人听到《妙法莲华经》甚至只是经中的一个偈颂、一句经文,或者生起一个念头欢喜信奉,我都会为他们授记,他们都会证得
智慧法语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