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佛学常识 »
  3. 正文

较真儿!一“刹那”到底有多长?

零分 2,696

“刹那”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词汇,在名家笔下浪漫又深刻。

如白居易的:“恨僧祇长,欢荣刹那促。”又如朱自清的“要体会的是刹那间的人生,不是上下古今东西南北的全人生!”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孟和德力根

“刹那”原是梵语,意译是“须臾”、“念顷”,也就是一个心念起动的时间长度,用一个汉语单字来表达,就是“念”,意思是瞬间——时间的最小单位。

那么一“刹那”到底是多长呢?让我们回到佛教经典著作中,看看各部经论是如何界定“刹那”的。

一、据《俱舍论》卷十二记载,一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梵语音译,下同),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又作“罗预”),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也有译作“须臾”),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因此,一“刹那”约相当于我们今天时间单位的0.013秒。

二、据《摩诃僧只律》卷十七记载,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豫”(腊缚),二十“罗豫”为一“须臾”,三十“须臾”为一“昼夜”。因此,一“刹那”约相当于我们今天时间单位的0.018秒。

三、也有经论中说,一“刹那”与一“念”不同。据《仁王经》卷上“观空品”记载,九十“刹那”为一“念”;据《往生论注》卷上记载,六十“刹那”为一“念”。

四、据《大智度论》卷三十与卷八十三记载,六十“念”为一“弹指”;据《俱舍论》卷十二记载,六十五“刹那”为一“弹指”。

五、佛经中有其他时间概念,也可以来衡量“刹那”。在《大般若经》卷三四七中,按照顺序介绍不同时间概念,从“一日夜”、“一日”、“半日”、“一时”、“食顷”、“须臾”、“俄尔”到“瞬息顷”,一“刹那”大约相当于一“食顷”(如早食之前或早食之间)的时间长度。

六、另据《仁王经》卷上“观空品”记载,一“刹那”有九百“生灭”;《往生论注》卷上记载,一“刹那”有一百〇一“生灭”。

此外,一“刹那”之间的生灭,称为“刹那生灭”或者“刹那无常”。当前的一“刹那”称为现在,前一“刹那”称为过去,后一“刹那”称为未来,这叫“刹那三世”。

来源:凤凰网

“逢场作戏”这个成语居然源于佛门?其意义你都知道吗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的积淀。佛教弘扬佛法常常运用比喻,使得一些深刻难懂的教义通过语言寓意的演化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酝酿出它丰富的含义。佛教自传入华夏大地以来,纵达两千五百多个春秋,横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在汉语语言系统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处世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学习传承。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空中楼阁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二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富翁还是执迷不悟,引来了众人的嘲笑。佛教
佛学常识 2,497

观音菩萨为何与“十九”有缘?原来如此!

《心经》的主人公“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以大般若,洞彻世间“五蕴皆空”的真实相,而达到“观自在”境界,所以能救苦救难。那你知道菩萨的“自在”是怎样的境界吗?观世音菩萨的三个重要日子又为何都在十九日?农历二月十九日,恭迎观音菩萨圣诞日,让我们共同亲近观音,了解观音,体验自在。浙江普陀山大乘禅院水月观音(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保华)观世音名号的由来记载观世音菩萨最早的经典之一是《悲华经》,其卷三云:“尔时,宝藏佛寻为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善男子,汝行菩萨道时,已
佛学常识 2,047

广种福田种的是什么田?“插秧”和“收获”全教程来了

在寺院里,我们常能听到一个词——“广种福田”。福田是什么,为什么要“广种”?要怎样才能“种”出这些“福田”呢?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十愿你有没有发现,福报好比土壤,福报好的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壤,无论种什么都能顺利地丰收。而欠缺福报的人,即使有才华,即使很努力,却不一定有与之相匹配的收获。在佛教中,把培植福报称为“种福田”,春天播种,秋天才能收获。福报并不是上天的格外恩赐,而是各人往昔的业力、种下的福田使然。修学需要智慧,但也不能缺少福报。惜福,更要修福惜福说到福报,好比一个账户,开源也要节流。首先,福从惜中来。佛门高僧弘一大师、印光大师那样的惜福节俭,普通居士可能做不到,至少可以做到合理
佛学常识 2,168

居士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对佛教文化心存误解,所以在家人学佛难免困难重重,更有甚者,弄得家庭关系一塌糊涂。那么,佛弟子该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呢?来听听惟贤法师,送给在家佛弟子的箴言吧。2010年10月25日,凤凰网佛教在什邡罗汉寺对话惟贤长老(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惟贤法师1、树立“正信”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只占百分之十,是少数。出家僧众专门讲修学佛法,就等于专业,这种专业比较单纯化,没有一切累赘,所以僧众是住持正法,居士是护持正法。作为僧众应该住持正法,居士或者广大的群众具有各种能力,很多事情僧众不能做,居士可以做,所以居士作为护法是很恰当,而且很实际,很
佛学常识 399

尽孝莫盲目!佛弟子究竟该如何孝养父母?

很多人自认为很孝顺,却未必是真孝顺,佛陀一再强调,佛弟子要慈养双亲,而佛教强调的孝道和世间的孝道,却不尽相同。那么,作为佛弟子,到底该如何孝顺父母呢?一起来看!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1、物资给养,耐心服侍我们要用物资赡养父母,给他们提供舒适的衣食住行环境。不要苛待父母、克扣他们的生活所需。这样自己虽省下一点钱,结果却损了福报,得不偿失。如果父母身体不适,我们一定要及时带他们就医治疗,并耐心服侍。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耐心"?世间有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普遍来说,我们的孝心难以持久,顺缘具足时我们还能做到孝顺,可如果时间长了,孝顺父母干扰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了,我们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孝养父母?不论是
佛学常识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