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佛学常识 »
  3. 正文

文殊菩萨的慧剑有多厉害?梦参长老这样说

零分 227

农历四月初四是文殊菩萨圣诞日。梦参长老曾在文殊菩萨圣诞日之际,作过一场意义非常的开示,揭示了开启无上智慧、绝对断除烦恼的要诀。

在这个殊胜的日子分享给你,愿你与文殊菩萨相应,业障尽除,所愿皆成。

温州安福寺文殊菩萨(图片来源:十愿百科 摄影:温州安福寺)

文/梦参长老

听文殊菩萨的话,生起出离心和大悲心

诸位道友,今天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圣诞日,我们纪念圣诞日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是接受文殊师利菩萨的教授,就是做一个最听话的弟子。文殊师利菩萨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去如法而做。

文殊菩萨教我们的第一个是厌离世间。我们自己应当回顾一下,我们对这个世间相是留恋吗?是厌烦吗?是要脱离吗?是要了却吗?

当然我们诸位道友都是想,有出家的,还有在家的,四众弟子都要想离苦得乐。离苦得乐就是解脱,那你就应该照着菩萨的教导认识这个世界。

当你认识这个世界之后,生起一种厌离心,要脱离这个世界。

文殊菩萨教导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苦,要把这个世界所有一切苦难,乃至咱们认为幸福的,其实也都是苦难,都要认识清楚,这样我们就没有贪恋心,就能生起出离心。

光出离心还不够,你还得发大悲心。自己出离了,把我们所认识这个世界的苦难给一切众生讲,让一切众生也脱离这些苦难。

发出离的同时还要大悲,这两种都要靠智慧,得向大士学习,我们就学习文殊师利菩萨,得有智慧,得有般若。若没有智慧,没有般若的时候,你厌离心是不会强的。有了智慧,认清楚这个世界全是苦的。

想离苦,先断因

我们想离苦,先断因,别再造了,知苦断集。 知道苦,但是我们的心我们降伏不了它。

我们由过去的善根,今生得遇着胜法,闻到法了。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离苦的方法;离苦的方法,就是你别再造因了,没有因就没有果。

由于我们智慧力不够,烦恼断不了。为什么断不了?因为你心里头天天还在起惑,起惑是因,还在造业。假使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所有这种乱象,都是过去造的业,那我们现在别造了。

业是果,那别再造因了。但是,知道是一回事,真正心里不起念、不造业的功夫还没到。

要能够止心不起念,一切的恶念没有;没有恶念,当然不会感恶果,也能把过去的恶果,通过集善因来消灭过去的恶果。

积累成佛的因

你心里一天的想什么,那就是起的业。 我们想在三宝当中,念佛念法念僧,每天都这个,当然这是善念,善念能转变过去的恶果。 但关键是你转的力量够不够。

例如我们现在大家念“嗡阿惹巴扎那谛谛谛谛谛……”,“嗡阿惹巴扎那谛谛谛谛谛……”是什么呢?消灭我们过去一切的恶果,用文殊师利菩萨智慧转变我们的惑,转变我们的业,都把它转成善业。

“嗡阿惹巴扎那谛”就是成佛的因,以这个因得到成佛的佛果。

在这个转变过程,假使大家功夫用得深的话,你可以从早到晚,观照你的心在想什么?

过去我们有的道友用过这样的方法,我小时候也用过,当你预备一张清净的纸,起个恶念你点个黑点,起个善念点个红点,那你就这么记吧!一天点下来,看是红点多、黑点多。

假使如果你的善念多,恶念没有了,你的因已经成熟了,容易开智慧,这是一种检验自己的方法。

如果你能记得到我一天除了诵经念佛念法念僧之外,其他的念头没有,一切贪爱的心都没有,渐近道矣!这时候你的心跟道相结合了。

不能只是诵经,更要思惟和修持

但是经上所说的什么话,那是教我们做的,不是光念念就完了的。

经,就是佛跟我们说话,佛跟我们说话教我们怎么样做,怎么样去断烦恼,怎么样去证菩提。那我们做得如何,这就是进一步了。

光读诵不行,得思惟,思惟经上所教我们做的。就是佛说的话,教我们怎么样去做,怎么样去想,口里怎么样去说。

在你念经时候,你口里念的大乘佛法,念的佛的教授,口业是清净的,当你念经坐那个地方,或者跪到那个地方去,身业清净。

《弥陀经》教我们要一心不乱,不但一个时候一心不乱,而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咱们检查一下子吧!

就是你念《弥陀经》的时候,从头到尾你中间有妄念,你不是一心,那不是违背佛的教导了吗?一天如是,不能天天如是。你今天念《弥陀经》的时候打了些妄想,自己诃责,向佛忏悔。明天再念的时候,应该愈来妄念愈少,这叫有进步了。

而念的经,经上佛所教我们做的,我们就照着佛说的去做,那绝对就成功了!成功的意思就是解脱了,了了生死了。

如果你能这样做的时候,烦恼绝对断除。如果没有这样做,那念是念的功德,你对这部经只有读诵的功德。读诵的功德只是人天福报,不能证道。

就是说我们平常用功念经的时候,你自己问问自己心,在这个时候生心没有?生的是什么念头?心有念,有念就是妄;心到无念,无念就是真,这就靠你自己的功力了。

乃至于你读诵大乘乃至礼拜的时候,你心在想什么?像我们最初求的时候,观想佛像,我礼到文殊师利菩萨,观想文殊师利菩萨,文殊菩萨加持我。

这样纪念文殊菩萨,功德不可思议

在我们最初开始用功磕头礼拜的时候,注重有相法门,等到最后你拜到深入的时候,能礼的我不存在了,所礼的相也不存在了,达到无我无人。这就是咱们拜忏时候“能礼所礼性空寂”,它的体性是空寂的,在这个时候你的心,跟佛的心,跟你能礼的心,所礼佛的心,合为一体。能礼是感,所礼的佛是应,就叫“感应道交难思议”,不可想像了。

在这个时候,你为你自己求成佛、求消灾免难,效果非常殊胜。给人家回向,道友们求你让给回向,不论他求任何事物,你应当以无心来应一切有心,效果非常大!

这个道理恐怕我们道友一时达不到,但是你最终的目的是达到这——能礼所礼性空寂,能念所念性空寂,能说所说性空寂,一切什么无能无所,体性是空寂的。

如果大家纪念文殊师利菩萨以这种心纪念,能纪念的心跟所纪念的文殊师利菩萨一心,无能无所,心心相契,这就是不可思议了,这叫“感应道交难思议”。不是我们能够想象或用妄想能想到的,你所求的功德是无量的!

今天是文殊菩萨圣诞,大家就消业障念文殊师利,或者念“嗡阿惹巴扎那谛谛谛谛谛……”,谛字多念一下,“嗡阿惹巴扎那谛谛谛谛谛……”,念到没气了,谛不上来了,就差不多了!

“嗡阿惹巴扎那谛谛谛谛谛……”,这个谛就消业障,谛谛谛谛谛……一直消业障。

谛是什么?就是心,文殊菩萨心,自己的心,跟文殊菩萨都结合了,跟一切十方诸佛的心结合一起。

希望大家,把你的心跟文殊师利菩萨心,跟十方诸佛的心,结为一体,谛谛谛谛谛……

值此殊胜日,敬请吃素、放生、供佛等,回向一切有情,开启无上智慧,早证菩提!

来源:凤凰网

寂静法师追忆恩师海山长老:一生没有存款,屡遭磨难戒行高洁

海山长老(1928-2013),寂静法师之师。“恩师一生历经风雨,屡遭磨难,但终不舍佛法,戒行高洁,如劲松傲霜雪而弥坚,若清莲出淤泥而更洁,深受万众景仰。如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之程度令人惊叹!这些都是我亲自见证,加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对我的影响之巨大,足以构造我未来全新的观念和世界!”这是寂静法师于海山长老圆寂之时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无一不透露着师徒至深的情谊,今逢长老圆寂十周年,寂静法师再次提笔忆念恩师,让我们随着寂静法师的笔,走进这段光阴、这段故事。文/寂静法师恩师的行持亲临极乐世界恩师1928年农历二月初八出生于四川西充县碾垭乡,15岁出家。圆寂于2013年农历三月十五。1949年,恩师放
佛学资讯 2,947

道伟法师:净慧长老生活禅与佛教中国化的传承发展|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

编者按:“蕲黄禅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4月19日,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在湖北黄梅举办。来自内地、港澳台地区及韩国、日本、匈牙利的15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诸山长老,共聚黄梅话禅论道。天台祖庭当阳玉泉寺方丈道伟法师在“净慧长老生活禅与佛教中国化的传承发展”分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净慧长老生活禅与佛教中国化的传承发展》的主题演讲。凤凰网佛教文化摘录道伟法师演讲内容如下:天台祖庭当阳玉泉寺方丈道伟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净慧长老生活禅与佛教中国化的传承发展”分论坛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净慧长老作为当代禅教兼备的一代巨匠,为中国佛教现代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长老一生历经坎坷,但对
佛学资讯 1,483

一朝归去,亲见弥陀!传印长老荼毘,演觉法师举火

2023年3月17日7时,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庐山东林寺法主和尚传印长老灵龛在东林寺净土苑如法起龛,由仪仗队护行至净土苑化身窑荼毗现场。▲仪仗队护行▲长老灵龛入窑上午10时30分,荼毗法会庄严举行,法会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帕松列龙庄勐、胡雪峰喇嘛等三大语系高僧共同主法,诸山长老及传老之法子徒众等参加。▲演觉法师拈香▲法会现场▲演觉法师洒净洒净后,大众持诵经咒毕,演觉法师为上传下印长老宣说荼毗法语,曰:水月空花愿已酬一期报尽岂堪留不离自性光常照苦海茫茫作大舟恭维庐山东林寺中兴退居、一代禅门耆宿、莲宗导师上传下印长老,慈心悲愿,戒德庄严。法源施教,昌隆灵山嫡旨;东林驻锡
佛学资讯 761

恭迎观音菩萨圣诞|一文带你走近观音、了解观音

2023年3月10日,农历二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圣诞日。值此殊胜之日,让我们通过温金玉教授一文,更加深入地走近观音、了解观音。观世音菩萨(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文/温金玉“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是中国佛教信徒最崇奉,且拥有信徒最多、影响最大的菩萨。正如佛教从印度形态转向中国形态,观音菩萨也逐渐成为中国的慈悲女神,这个过程是研究佛教中国化的一个最好的个案。观音信仰的根本意义是什么观音在中国性别转变是一个大的研究课题,涉及观音与女性的问题。那么,观音信仰女性化,所要向社会信众传达的宗旨究竟是什么?那就是爱的信仰,从悲心中爆发出的爱。这样的信仰也许不是以知识
佛学资讯 2,051

一日禅:智慧与傲慢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