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佛学常识 »
  3. 正文

在寺院未供就偷吃?小心菩萨打你

零分 2,177

香积:佛门办造饮食的地方,叫做大寮,在《维摩诘经·香积佛品》里提到,香积佛国的香气为十方三界第一,他们会用香饭供养诸佛菩萨,因此佛门的大寮又被称为香积厨(寮)。

监斋菩萨是谁

在寺院中常会听到一句谚语:“未供先尝三铁棒,私造饮食九铜锤。”意思是说若偷尝还没有供佛前之食物,要挨受三记铁棒;若私自烧煮食物,要罚打九次铜锤。掌管铁棒和铜锤的就是这位监斋菩萨。

佛教在印度时就有在厨房绘制监斋菩萨的传统,在佛说经典和义净三藏的记载中都有所记载。在中国佛教里,监斋菩萨有一段富有传奇性的故事。

据《河南府志》载,元代至正(1341-1368)初年,少林寺有位行者,蓬头裸背跣足,手中常提着一根烧火棍,在厨房做杂务,尽职尽责,十分勤劳。由于地位平平,寺中竟然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和法号。至正十年(1350),刘福通等领导的红巾军突然围攻少林寺,由于事发突然,寺中僧众皆不知所措。在这危急关头,这位干烧火杂务的行者手提烧火棍,冲出山门,身体忽然长高数十丈,站立山峰之上,大叫“吾乃紧那罗王”。红巾军见此情状惊恐万分,到处逃窜,少林寺因此免遭大难,但这位行者也在随后圆寂。

至此,少林寺僧众才知道这位行者就是紧那罗王的化身。为了纪念这位行者的护寺之功,少林寺僧众在寺院中为他塑了像,建立了紧那罗殿,称他为护法伽蓝菩萨,并有像供于厨上,供奉为“监斋使者”,以圆满寺院饮食之事。塑像的菩萨头顶塑有发表上升的青烟,烟雾上有赤脚而立的观音像,形象则袒胸赤脚,手握烧火棍,完完全全一副武林人物模样。

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

厨房服役是苦差事。别人禅堂修行时,大寮僧人在奔波买菜做饭;别人吃饭时,他们在一旁饿着肚子供应着,待大众吃完,才吃些残羹剩饭,厨房虽然是苦行地但却是成佛作祖之地。丛林里,许多大德都亲自服役于厨房,修行人之性命,实系于厨中人之手,如法办造饮食,奉佛供僧者,谓之大慈悲菩萨。故佛门有“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之说。

据说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化身的寒山、拾得、阿弥陀佛化身的丰干禅师都曾在厨房服役。惠能大师在五祖门下时,被派去碓房,踏碓八个多月,“素刳其心,获悟于稊稗”。

示厨

佛言:凡三宝之地,办造饮食供养佛、法、僧之所,谓之香积厨。故办造饮食者,三德不解,六味不辨,兼自己身、口、意三业不净,则办食之所不名香积厨,谓之秽积厨矣。

佛门办造饮食的地方,叫做“大寮”,在《维摩诘经·香积佛品》里提到,香积佛国的香气为十方三界第一,他们会用香饭供养诸佛菩萨,因此佛门的大寮又被称为“香积寮”。

何谓三德?清净、柔软、如法是。何谓六味?淡、咸、辛、酸、甘、苦是。盖奉佛供僧之食,若不精洁,荤秽不拣,便失清净德;若不精细甘和,稍有粗涩,便失柔软德;若不随时措办,制造得宜,忽略纵情,兼未供流涎,便失如法德。又三德若无六味调和,亦不成就。盖淡味为诸味之体;咸味其性润,能滋于肌肤,故味之调者,必以盐为首;辛味其性热,能暖脏腑之寒,故味之辣者为辛;酸味其性凉,能解诸味之毒,故味之酢者为酸;甘味其性和,能和脾胃,故味甜者为甘;苦味其性冷,能解腑脏之热,故味啬者为苦。

饮食中具有三德六味,是佛门斋饭的基本要求,其意义主旨并非在“吃”,而是在“德”。所谓“法轮未转,食轮先转”,以一颗欢喜供养大众的心操办饮食,必能料理出菩提法味,此其一;其二,清净、柔软、如法,正是修行人调柔的功课,在挥动锅铲之中,若能系心于此,则即使在热如铁锅、急如星火的厨房里,也能做好修行的功课。

汝等即三德六味谛审观察,了知德之所以然,与味之所以然之说,加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心,率领六根四肢,勤勇善巧,办造饮食,奉佛供僧,此人功德,假使以满虚空七宝布施,无量劫不生疲厌悭吝之心,与相较量,其功德亦万不及一。

世间人为一方、为一家、乃至只为一人操办饮食,佛门寺院十方来十方去,斋饭不为一人一家一方,而是为广大有缘人而做,所以结的缘自然多而广;虽然多而广,却不执着于这些外相,只是专心备办清净美味的饮食供养大众,所以说「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四相;因为无相,所以功德亦无量,可见在大寮的行单,也是一处养深积厚的所在。旧时佛门丛林有句话说:“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厨房”,说的就是这些工作的重要性。

何以故?三德无阙,六味无失,此等饮食,若触佛鼻,若入僧口,如嗅旃檀,如饮甘露,五内调和,百毛畅悦,身适心安,显资色力,冥资心力。色力得资,则身康健;心力得资,则神无扰。身康健,则进道有资;神无扰,则观智易成。凡饮食不如法,则身多病,心多扰。身心既病且扰,而能精进开悟者,无有是处。

如法的办造饮食,不但自己能累积无量福德,也能助人修行精进。吃了三德六味具足的斋食,能令人五脏调和、身心安适、神清气爽,以最好的状态,不论是禅坐观想、经行持诵等,都能日见其功;相反的,不良的饮食,有可能间接造成修行上的障碍。

即此观之,修行人之性命,实系于厨中人之手,故厨中人三德不辨,六味不精,谓之牛头阿旁,杀人无外。如三德辨,六味精,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心,率领六根四肢,如法办造饮食,奉佛供僧者,谓之大慈悲菩萨,故曰:“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

饮食实是关乎修行的重要条件之一,若以这个角度看,修行人的慧命等同操在大寮工作的人手里。所以若掌厨的人不用心,等于毁了别人的慧命,这和牛头马面没有两样。

又为常住悭吝,不尊贤敬贵,当来得饿鬼报;为常住破费,不察来处艰难,当来得贫乏报。又办造饮食,六根不谨,九窍放肆,四肢不净,当来得粪蛆臭虫报。

因此紫柏大师警愓在大寮工作的人,典座时要如法如仪,不可吝于供养、不可铺张浪费、不可心不在焉,不可轻浮随便、不可脏乱不洁。

如上所述,皆如来所言,若闻若见,当生惭媿。遵而行之,愚痴必破,般若必开,众罪必消,万福必集,现在身心安隐,当来得无上道,登菩萨位,佛言无诳,厨中佛子,当体佛心,出苦有分在。

如上所言:“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大寮典座如果能使三德六味具足,则内足以摄心自修,广结香积善缘;外足以助人延慧,日见修行进益,日后必定能以此功德入如来地。

——明·紫柏大师 示厨

监斋菩萨赞

監斋使者 火部威神

调和百味薦为馨

灾耗永无侵 护命资身

清众永蒙恩

南无燄慧地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密

文章来源:五台山大圣竹林寺

图片来源:十愿百科

摄影:妙传、耀相、本智

来源:凤凰网

广霖老和尚圆寂百日!旗山万佛寺启建“中峰三时系念”活动追忆恩师

2023年5月8日,农历三月十九,是福州旗山万佛寺开山祖广霖老和尚舍报示寂百日之期,为追思报恩,旗山万佛寺将于5月8日启建“中峰三时系念”追思会。福州旗山万佛寺大雄宝殿七方佛广霖老和尚,出生于福建省周宁县,于公历2023年1月29日16时43分(农历癸卯年正月初八)在雪峰崇圣禅寺安详示寂,世寿73岁,僧腊66载,戒腊42夏。广霖老和尚生平广霖老和尚生前曾任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佛教慈善协会会长,福州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闽侯县佛教协会创会会长,福州雪峰崇圣禅寺第135代方丈、福州旗山万佛寺开山方丈。他11岁出家,并在周宁方广禅寺、宁德支提山华严寺研习佛法,后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19
佛学资讯 2,785

“逢场作戏”这个成语居然源于佛门?其意义你都知道吗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的积淀。佛教弘扬佛法常常运用比喻,使得一些深刻难懂的教义通过语言寓意的演化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酝酿出它丰富的含义。佛教自传入华夏大地以来,纵达两千五百多个春秋,横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在汉语语言系统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处世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学习传承。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空中楼阁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二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富翁还是执迷不悟,引来了众人的嘲笑。佛教
佛学常识 2,450

建议收藏!2023厦门佛事用品展全剧透,1200+企业强势回归

2023年,厦门佛事用品展将持续焕新行业格局,十六大展馆,全面展示佛事用品各类产品,全域推新推优,升级展会服务,呈现活力满满的市场环境下的行业盛会!展览时间:5月12-15日(4天)展览地点: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一、全球最大,1200+企业强势回归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佛事用品展览会,本届春季展110,000平旗舰规模,1200+头部企业热情参展,汇聚年度新品及行业优品,重磅首发,看点十足!十六大展馆,涵盖佛事用品全产业链C1馆——灯具灯具为寺院、家庭佛堂供灯必不可少的品类之一。展区内灯具品类繁多:水晶莲花灯、水晶球灯、多头莲花灯、佛堂落地大灯、佛堂吊灯、电子酥油灯等,业内头部企业:中山市易兴金属工艺
佛学资讯 1,696

为甘南尼众送新装!萨嘎达瓦节慧海公益在行动

2001年竣工的大经堂建在陡峭的山体下甘南夏河洒乙尼姑寺,全名为“拉森达吉轮”,意为“三学兴隆洲”,位于夏河县城东一公里处的洒乙昂沟,海拔2800多米,是一座宁玛派尼姑寺。因地质灾害治理原因于1993年搬迁至现址,2001年9月22日大经堂正式竣工。慧海公益发起人崔明晨带领团队成员走访寺院和僧舍慧海公益发起人,凤凰网佛教文化、十愿网总编辑崔明晨于2023年3月初带领团队在甘肃省、青海省部分寺院发放慧海医疗箱和吉祥包期间特意走访了洒乙尼姑寺,对尼姑寺的僧尼生活、健康情况进行了建档登记。并对寺院的建设和佛事活动进行了详细了解。洒乙尼姑寺有僧尼70余人,其中年龄较大者过半,还有15人罹患慢性疾病,需
佛学资讯 2,023

一位法师在修行的日子里

明济法师大学时期学的专业是会计,毕业后顺理成章成为一名会计师,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每天上班下班,生活波澜不惊,虽不是大贵大富,却也衣食无忧,完全不必为生活发愁,如果没有什么意外,这辈子也许会像大多数人一样,上班挣钱、娶妻生子,湮没在滚滚红尘中,平平淡淡过此一生。生命的过程,总是充满变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北京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师父——佛源长老。人生的轨迹从此开始转变。1992年9月,在广东省韶关市云门寺,法师依佛源长老披剃,正式出家,出家后,他进了云门佛学院读书,是佛学院的第一批学生。毕业后,他一直留在长老身边,依止长老修行,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担任云门寺的会计,兼在云门佛学院代课,二十几年
佛学资讯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