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标签:菩萨
  3. » 第3页
共 36 篇

全是干货!这份佛教15问整理的太全面了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一、什么是佛佛这个字,是梵文音译过来的。汉文里的“弗”字,音与梵文发音相同,因为释迦牟尼佛当时是印度悉达多太子通过修道后觉悟成佛的,就在“弗”字旁边加了个“单立人”。所以“佛”这个字,是专门为佛陀新造的字,也显示出古大德的智慧。二、为什么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因为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第一位创始人,是佛弟子最根本的老师,所以称为“本师”,也说明学佛者和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三、什么是菩萨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萨埵”是梵语bodhi-sattva的音译,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觉有情”。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学佛人和佛是师生关系,和菩萨则是同学关系。四、中国最早的
佛学常识 2,387

春节到寺院礼佛祈福,这些入寺规矩不可不知

春节假期,想必许多人已经盘算好去寺院礼佛祈福了,首先提醒大家,假日人多,出行要记得佩戴口罩,做好防护哦!其次,佛门净地肃穆庄严,有些入寺礼仪,也不可不知。今日为大家略述一二,希望可以给您帮助。入寺须知沐浴净身,勿吃荤食有准备的烧香拜佛,最好是提前沐浴净身,以洁净的身心进入寺院。荤腥,以及蒜、葱、烟、酒等在礼佛之前最好忌食。衣冠整洁,举止有礼进入寺院,服装鞋帽以整洁为宜,不可服装不整。入佛堂不得吸烟、嚼口香糖、打闹嬉戏等。进佛寺时,最好不要经由中门入,而当从旁门入,更不要踏门槛,抬脚而入为宜。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走,进退都应顺着左臂方向迤边行走,进入殿门,帽子以及手杖不可安放于佛案及佛座上。不动
佛学常识 2,601

清明在家祭祖,不止有一种方式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千百年来,我们选择在清明节与先祖进行心灵对话,用一种朴素而虔诚的行动,来表达内心深处的铭记。今年的这一天因全球的疫情、数千的罹难者,更增加了些许哀思。好在春天已经来到, 清明,既有着生离死别、慎终追远的深切情思,又包含了万物更新、生机勃发的欣慰与感怀。清明,纪念祖先的最好方式纪念祖先最好的方式,从短时间来看,作为子孙的我们要断恶修善,行善积德,自利利他,并念佛诵经回向给祖先,这不但对在世者有利,对亡者也十分有利。至于做哪一件佛事,全随顺个人的因缘,但重在各自发心。从长远角度来看,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正确引导他们成为对家族、对社会有利的人,传承
佛学常识 313

千手观音、准提菩萨傻傻分不清楚?快戳进来一键了解

提到“千手千眼”,大家自然会想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然而,除了千手观音之外,准提菩萨也常以千手千眼的形象示现化身。有些佛弟子见到准提菩萨像后,往往误以为是千手观音。今天,借由准提菩萨圣诞吉日,我们就来区分一下,他们的不同之处。山东博山正觉寺观音殿三十二臂准提观音江西庐山东林寺祖庭千手观音像准提菩萨是谁?准提菩萨,“准提”意为清净,是观世音菩萨清净心的具现。我国禅宗将准提菩萨列入观音部,称为天人丈夫观音。在《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中记载,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思惟观察,愍念未来诸众生的缘故,而宣说“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在藏传佛教中,称准提菩萨为准提佛母,是三世诸佛之母,具
佛学常识 760

佛教反对感情生活吗?圣严法师谈亲情、爱情和友情

人活在世界上,除了饮食的养分,还需要精神的滋润,而感情就是人生最好的精神滋润剂之一,因此,感情和生命可说是息息相关的。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在生活中,感情带给人很多温暖,同时也充满痛苦,那么,当我们遇到感情问题,该如何处理?来看看圣严法师怎么说!图片来源:十愿百科 摄影:王子轩文/圣严法师佛教反对感情生活吗?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我们学佛了也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弟子也应有个人的配偶。而且,学佛是由众生来学的,是由凡夫开始的,任何人之间的接触交往都
佛学常识 376

为何寺院的墙都刷黄色?佛教20问,全是干货速速收藏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闫秀勇1、什么是佛佛这个字,是梵文音译过来的。汉文里的“弗”字,音与梵文发音相同,因为释迦牟尼佛当时是印度悉达多太子通过修道后觉悟成佛的,就在“弗”字旁边加了个“单立人”。所以“佛”这个字,是专门为佛陀新造的字,也显示出古大德的智慧。2、什么是菩萨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萨埵”是梵语bodhi-sattva的音译,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觉有情”。菩萨之行从觉自己开始,到保持觉自己,以“觉自己”为般若行,其结果必然是豁然觉他人,乃至觉了一切有情众生。3、中国最早的佛寺汉明帝迎请竺法兰与迦叶摩腾两位法师来到中国后,安排在河南洛阳的鸿胪寺,由皇帝直接管辖。后来为了把两
佛学常识 3,072

如来佛祖和释迦牟尼是一个人吗?佛教知识十答问,这些问题你应该了解

相信许多朋友在生活中会经常被人提问,如“皈依就是出家吗?”“如来佛和释迦牟尼佛是同一个吗?”之类的问题,有时一两句话还真讲不清楚……本篇文章整理了十条佛教基本知识答问,建议收藏,在需要时发给身边的“好奇宝宝”。图片来源:十愿百科 摄影:妙传什么是佛教?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Buddha Dhamma)。佛是真实存在的人吗?是的。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释迦牟尼佛是公元前六世纪时代的人,
佛学常识 1,930

没有“烟戒”佛弟子就可以抽烟吗?看看佛门祖师怎么说

在现代社会,有一种物品与我们每个人都会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无论是在医院、宾馆、影院,还是在车站码头、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乃至公共厕所,你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它闪着点点火光,冒着丝丝青烟,含着近千种有害物质,扑向你的面庞,钻入你的心肺,常常使人无法回避,无法抗拒。无论是主动吸收还是被动吸入,均易染患肺癌、喉癌等十余种致命的疾病,以至一些学者称之为“白色瘟疫”。它就是商店、小摊上随处可见到的消费品——香烟。关于佛教对吸烟的看法,让我们共同了解。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孟和德力根佛门有“烟戒”吗?戒律,是佛陀根据弘法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教义的情形,为利修行、方便教化而制定的准则。而烟草是在佛陀涅槃两
佛学常识 3,271

恭迎监斋菩萨圣诞!扫尘除垢辞旧迎新,祈愿家宅平安兔年顺遂

广东普宁龙华寺监斋菩萨(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本智法师)2023年1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小年”,也是佛教监斋菩萨的圣诞日。监斋菩萨又名紧那罗(Kinnara),意为“音乐天”、“歌神”,是佛教护法“天龙八部”之一。监斋菩萨专司监护僧众斋食之职。《教苑清规·监斋回向式》云:“灶者,典众人之喉舌,威灵有正,正直无私。”监斋菩萨护持寺院,使僧众柴米无忧,于饭食中常存五观,获得法喜禅悦之味,清净修行。供奉监斋菩萨的由来佛教于古印度时就有在厨房绘制监斋菩萨的传统,而在中国佛教里,还有这样一段传奇故事。据《河南府志》记载,元代至正初年,少林寺有一位行者,蓬头裸背跣足,手中常
佛学资讯 3,399

在寺院未供就偷吃?小心菩萨打你

香积:佛门办造饮食的地方,叫做大寮,在《维摩诘经·香积佛品》里提到,香积佛国的香气为十方三界第一,他们会用香饭供养诸佛菩萨,因此佛门的大寮又被称为香积厨(寮)。监斋菩萨是谁在寺院中常会听到一句谚语:“未供先尝三铁棒,私造饮食九铜锤。”意思是说若偷尝还没有供佛前之食物,要挨受三记铁棒;若私自烧煮食物,要罚打九次铜锤。掌管铁棒和铜锤的就是这位监斋菩萨。佛教在印度时就有在厨房绘制监斋菩萨的传统,在佛说经典和义净三藏的记载中都有所记载。在中国佛教里,监斋菩萨有一段富有传奇性的故事。据《河南府志》载,元代至正(1341-1368)初年,少林寺有位行者,蓬头裸背跣足,手中常提着一根烧火棍,在厨房做杂务,尽
佛学常识 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