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标签:礼仪
共 5 篇

新成长老谈佛门礼仪:僧人着装有讲究,颜色款式有规定

图片来源:广州市海幢寺佛门礼仪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各个层面。佛法东传中土,与本土儒、道文化碰撞又形成了独具汉传佛教特色的礼仪文化。从生活中之衣食住行,到法会活动中之礼仪程式,再到待人接物之进退行止,又应丛林管理相伴随之职务称谓,以及迎合本土文化、维系佛教与王权关系之相关礼仪,处处体现佛教礼仪之出世精神与化俗特色。今就生活、称谓与修持三个层面论汉传佛教之礼仪文化。望能供初学佛者参考,更祈方家指正。生活礼仪生活礼仪主要指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之四个方面。衣—服饰礼仪,食—饮食礼仪,住—居住礼仪,行—行止礼仪。这四项礼仪可以涵盖生活各个方面。(一)服饰礼仪服饰礼仪指衣着相关规定,如穿什么衣服,怎么穿
佛学常识 2,626

新成长老谈佛门礼仪:吃住坐卧皆是修行

图片来源:广州市海幢寺饮食礼仪1、如法饮食佛教对饮食的规定体现在僧人戒律上,早期印度僧人过的是托钵乞食的生活,信众供养什么就吃什么,不起分别念头,对肉食并没有限制,唯一禁止的是葱、薤、蒜、韭、胡荽等五种气味特殊的蔬菜,就是所谓不吃荤。后来佛教传到了中国,大乘佛法盛行,大乘经典中严禁吃肉,梁武帝作《断酒肉文》,限令僧人一律不得吃肉,于是中国僧人以大乘之慈悲精神不吃一切肉食。所以在汉传佛教区域,鱼肉荤腥为不如法饮食,不管出家、在家,受了菩萨戒后就应当一律断除。2、用餐方式佛教对于用餐方式有很多规定,如吃饭时不许出声,不许讲话,不许东张西望。要端坐威仪,一手端碗,一手拿筷。现在丛林大寺院都是一排排过
佛学常识 1,548

雅韵慈光,礼润人心 | 慈光精舍举行传统礼仪文化培训班

2023年2月11日下午,慈光精舍“雅韵慈光,礼润人心”传统礼仪文化培训班在五明讲堂举行开班仪式。东方山佛教协会会长、东方山弘化禅寺监院智维法师和慈光精舍智懿法师参加开班仪式。培训班由慈光精舍读书会主办,邀请知书习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黄琳芳老师、崔鹏云老师授课,上课学员为慈光精舍读书会义工和传统文化爱好者。智维法师在开班仪式上指出礼仪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我们的修养,也代表着我们对他人的态度。有了良好的礼仪,我们就能广结善缘,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活更加幸福,工作更加顺利。智维法师强调,学习礼仪也是一场修行。五祖弘忍大师曾经有两句话,“三业咸佛事,四仪皆道场”。学习礼仪的意
佛学资讯 369

佛门礼仪大有讲究,那些佛教中的称谓你知道多少?

《中庸》云:“威仪三百,礼仪三千”,佛门中同样重视威仪。佛门礼仪在“戒”、在“律”,也在日常的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之中,其中,佛门称呼亦有仪制。佛教中有很多称呼,佛教团队因不同职务、资历也会有各种称呼,今日为您介绍三种:即戒规上的称谓、职务上的称谓,生活上的称谓。文/新成长老戒规上的称谓根据所受的戒律之等级而赋予七种称谓,又名七众。即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比丘”与“比丘尼”,梵语比丘,译为乞士,有三种意思:破恶、怖魔、净命,受了二百五十条大戒的成年出家男性称为比丘,受了三百五十条大戒的成年女性称为比丘尼。式叉摩尼,指未受大戒,而接受六法考验准备受大戒的成年出家女
佛学常识 2,240

春节到寺院礼佛祈福,这些入寺规矩不可不知

春节假期,想必许多人已经盘算好去寺院礼佛祈福了,首先提醒大家,假日人多,出行要记得佩戴口罩,做好防护哦!其次,佛门净地肃穆庄严,有些入寺礼仪,也不可不知。今日为大家略述一二,希望可以给您帮助。入寺须知沐浴净身,勿吃荤食有准备的烧香拜佛,最好是提前沐浴净身,以洁净的身心进入寺院。荤腥,以及蒜、葱、烟、酒等在礼佛之前最好忌食。衣冠整洁,举止有礼进入寺院,服装鞋帽以整洁为宜,不可服装不整。入佛堂不得吸烟、嚼口香糖、打闹嬉戏等。进佛寺时,最好不要经由中门入,而当从旁门入,更不要踏门槛,抬脚而入为宜。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走,进退都应顺着左臂方向迤边行走,进入殿门,帽子以及手杖不可安放于佛案及佛座上。不动
佛学常识 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