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标签:生死
共 8 篇

智慧法语:佛教的中庸之道是什么?

编者按:你会背诵《心经》吗?你能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追求大智,偏于修证自我解脱;或是追求大悲,去当“有为”志士仁人,其实应该走“中道”,双重使命一肩挑。这种人生态度的思想基础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宇宙观。 观色即空,成大智而不住生死(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观色即空,成大智而不住生死;观空即色,成大悲而不住涅槃。——法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注释】坚持一切色法虚幻不实,走解脱之路成就觉悟大智,不停留在生死轮回的流转中;坚持“空”也就是色,万物皆因因缘而生,最后都因因缘而灭,走济度众生之路成就救世慈悲,不安心于空寂解脱之道。 来源:凤
智慧法语 320

黄夏年教授:我与星云大师的三次“相缘”

星云大师圆寂以后,许多学者都发表了各种回忆录,笔者惭愧,没有其他人那么丰富的经历,不敢动笔,只好把对大师的敬仰与怀念藏在心底。剑锽教授邀约参会,唯有从命,草创对大师认识的拙文。本文取名与星云大师的“相缘”,是因为几十年里与星云大师结缘的时候都与录相与照相有关。我把这些过程向读者汇报,表达我对大师的敬意。星云大师与黄夏年教授合影(作者供图)2023年2月6日早上,友人发来星云大师圆寂的消息,震惊之外,感到突然。几年前我在高雄佛光山拜谒大师时,大师除了坐轮椅外,神情还是那么奕奕,思维还是这么敏捷。这几年,有时与朋友间聊到大师,觉得就大师现在的精神和身体状况,且又得到很好照顾,还有现代科技保障,老人
佛学资讯 423

一生一世、家贼难防、心花怒放,这些词语竟然都出自佛教

佛教的传播时间长达两千多个春夏秋冬,范围遍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对我国的语言词汇必然会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现在常用的很多词,如“献身”、“习气”、“方便”、“障碍”、“一刹那”……原本就都是佛教名词。而在我国璀璨夺目的成语之中,与佛教相关的条目也是数不胜数。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一生一世释迦牟尼提出的“三世说”,经过历代佛教学者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划分时间过程的体系。三世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对于众生而言,称为“三生”, 即“过去生”、“现在生”、“未来生”。佛教认为“一生”不过是生死轮回中的一个环节,谓之“一期生死”。作为成语,“一生一世”用来形容一生,从生到死,一
佛学常识 241

了解十二缘起,找到断除轮回的方法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张科佛教的缘起论主要是以人生问题为中心来谈的。对人生问题一般说十缘起或十二缘起。十二缘起是:无明缘、行缘、识缘、名色缘、六入缘、触缘、受缘、爱缘、取缘、有缘、生缘、老死缘。现在简单地解释一下:老死,这是观察人生的起点,老死忧悲苦恼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缘何而有老死忧悲苦恼呢?是由于有生。如果没有生,则没有老死,也没有忧悲苦恼。生的条件虽有种种,但是最重要的条件是“有”。“有”就是存在的意思,简单地说,身口意所造的善业恶业对招引自己的后果潜伏着一种力量叫做“有”。有了业力为缘,必然有后果的生与死。“有”又是缘什么而起的呢?有的缘是取。取是追求执着的意思,追求色、声、香、味
佛学常识 415

寺院里诵经为何总要敲木鱼?今天终于明白了

编者按:在佛教寺院的佛事活动中,木鱼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法器之一,不管是诵经礼忏,还是念佛上殿都要用到木鱼,很多人不禁要问,寺院里面念经为何总要用木鱼呢?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因为,即使在晚上,鱼在水里也不会闭眼睡觉,为了勤修道业,用木鱼来警策大众要抓紧时间来用功办道。另外,寺院早晚上殿,木鱼用来引导僧众把握诵经时的轻重快慢,让大家凝心一处,不起杂念。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材质做成大小不一的木鱼,用在僧众的修学上。从木鱼的本质上看,它代表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精进不退的精神。如果一个人连睡觉的时间都不曾浪费,昼夜用功,自然会净念相续,杂念不生,容易进入道业。日复如此,何愁道业不成?从人的角度来说,
佛学常识 357

梦醒时分:修行中的梦境究竟是什么?

文/广州光孝寺《楞伽经》上说:“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也就是说,在所有的法门当中,在十方诸佛所说的法要当中,都强调如何调心,如何制心,如何明心,在修行当中这是第一位的。所谓修行者,即是修心,修心即是修性,修性也是修心,心性不一不二。禅宗的功夫以明心见性为目标,所谓:明自本心,见自本性。心性有何差别呢?心有生灭变易,性者如如不动。所以,性是体,心是用。明心用,见心体,这就是修行切要的功夫。佛教讲的一切法,阐释的一切道理,都是根据世间万事万物本自具足的体和用而宣说的。把体用弄明白了,在修行上,少走弯路,容易见效果。比如说,一盏灯,也有体有用。灯的本身就是体,灯所发的光明就是用。体用结合,才能把
佛学常识 386

入寺院的那道门,到底是三门还是山门

当我们进入到佛教寺院时,通常会先经过山门,有时也会遇到寺院并没有单独建山门的情况,偶尔又会听到不是“山门”而是“三门”的说法,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九华山地藏禅寺山门前其实,山门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寺院大门,因寺院大多建立山林之中,故叫山门。二是指寺院全体,如早课回向时唱诵的“山门清净绝非虞”,又如“宴坐山门”、“永镇山门”,这些词中的山门都是指寺院全体而言。同时,山门有时又称“三门”,这一称呼源于佛教初传入中国的汉明帝时期。最初只有帝王宫室能设三门,其他官民舍宅均不得设立三门。白马驮经,大法东来,汉明帝初建白马寺也设三门,以示他对佛教的尊崇。后世针对这一传统,常用佛教的“空”、“无相”、“无作
佛学常识 2,771

佛门与数字:佛教中的“七”有哪些意思

佛经中充满了各种数字,八万四千法门、三千大千世界、百八三昧……你知道佛教中“七”相关的术语吗?一起来看:过去七佛过去七佛,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的六位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加上释迦牟尼佛合成七佛。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千佛的三佛,后四佛为现在贤劫千佛的四佛。七众七众者,谓出家五众: 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 在家二众: 优婆塞、优婆夷。合称为七众。七宝诸经所说的七宝略有不同。《般若经》所说七宝是为: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法华经》所说七宝是为: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阿弥陀经》所说七宝是为:金、银、琉璃、
佛学常识 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