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标签:涅槃经
共 5 篇

身为高富帅却偏偏要出家,咋想的?

农历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凤凰网佛教特编发此文,让我们共同忆念慈悲伟大的佛陀,祈愿正法久住世间,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究竟圆满!释迦牟尼佛的出家因缘释迦牟尼佛出家前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名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太子降生不久,便被一位当时负有盛名的预言家阿私陀仙人预见会成佛。净饭王竭尽所能为太子营造无忧无虑的皇室生活,为太子迎娶情投意合的耶输陀罗,希望能以此让太子不再有出家的心。然而,悉达多太子在出城游历时,亲见世间老病死苦,颇受触动。天人化身的清静比丘,启发了太子过去的愿心,体悟到修行才是解脱之道。于是,在一个全城熟睡的午夜,他毅然舍弃一切,骑着马,悄悄地越过城门出了家。悉达多太子辞
佛学常识 373

同样是饭,佛门一碗斋饭为何还有三德六味

佛教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临斋仪”(即供养偈和供养咒),然后才可用斋。出家众饭食时,常念: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一般佛教徒午供时,亦要念:此食色香味,上供十方佛中奉诸贤圣,下及六道品等施无差别,随愿皆饱满令今施者得,无量波罗蜜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三德,指轻软、净洁、如法。《涅槃经》云:诸优婆塞为佛及僧,办诸餐具,种种备足。其食甘美,有三德焉。一清净德,谓精洁无有荤秽。二柔软德,谓柔软甘和而不粗涩。三如法德,谓随时措办,制造得宜。六味,指苦、醋、甘、辛、咸、淡。《俱舍论》云:凡调和饮食之味,各有所宜,无出此之六
佛学常识 546

智慧法语:及时从烦恼中抽离是一种智慧

编者按:你是否会一直沉浸在烦恼中无法自拔?你是否时常提醒自己要从烦恼中抽离?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首先要认识烦恼,认识烦恼和认识我执一样,它一生起来,你就要认识它,然后用智慧去转化去对治,你将会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清广若常愁苦。愁遂增长。如人喜眠,眠则滋长。若常烦恼。烦恼滋多。——《涅槃经》【注释】如果,一个人经常在愁苦中,他的愁苦就会增长,如同一个爱睡觉的人经常困乏一样。人经常烦恼,烦恼也会增长。所以,幸福快乐源于自己的内心。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935

厉害了!汉语中的这些词汇居然都来源于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数万条词语,而让你想不到的是,有学者做过专门研究,就在我们日常用语中大约有30%的词汇都来自佛典,可我们琅琅在口却习焉不察,日用也浑然不觉。譬如,人们常提到的“一面之缘”。“诸法由因生”,是原始佛教的根本理论之一。后来,佛教内部各个不同派别的出现,就是由于对这个理论的不同理解而形成的。佛教传入汉地后,“缘”字的意义扩大了,用来表示“缘分”、“机缘”产生了“结缘”、“化缘”等佛教用语——僧人想施主乞食,行布施者因此与佛结下缘分。成语“一面之缘”,指有见一面的缘分或机缘。再如,成语“痴心妄想”。“痴”,指愚痴无知,是“无明”的另一种说法。“妄想”,也是一个佛教名词,
佛学常识 2,474

智慧法语:越是愁苦 烦恼越多

编者按:你是人们身边的开心果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幸福快乐源于自己的内心。愁眉苦脸是一天,微笑也是一天,与其整天愁眉苦脸,不如微笑面对生活;既然烦恼不能让自己快乐,那就多一些微笑吧,让微笑来洗涤心中的烦恼。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若常愁苦,愁遂增长。如人喜眠,眠则滋长。若常烦恼,烦恼滋多。——《涅槃经》【注释】一个人经常在愁苦中,他的愁苦就会增长。就如同一个爱睡觉的人经常困乏一样。人经常烦恼,烦恼也会增长。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