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标签:比丘
共 12 篇

佛陀也会发脾气?佛陀为何不用大神通让弟子开悟?

“你和佛陀又不是同一时代,你又没见过他,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这个人?”“既然佛陀具有大神通,为什么他不把所有的神通教给弟子,让诸弟子迅即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业障,不就通通开悟了吗?何必一点一点地让他们慢慢历练呢?”“既然你没有证验过涅槃,那你怎么知道有涅槃的境界?”“经典上有记载,佛陀有时也会很生气地斥责弟子们,是不是说明佛陀也有嗔恨心,会发脾气?”作为一名佛弟子,如果有人问你诸如以上的问题,你会如何作答?若有兴趣,不妨看看这位比丘是如何对答如流的。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1、确定有佛陀其人?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先比丘,就诘责他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
佛学常识 481

佛弟子清明如何祭祖?这样做才有福报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佛教的历史一样久远。虽然佛教里并没有清明这个节日,佛教经卷中也没有关于“在清明节如何如法祭奠过世亲人”的记载。但对于佛教弟子而言,如果讲到“祭奠超度亡者”,那么,最能利益亡者的莫过于按照佛教的方法,将所修的功德为亡者做回向了,这是最能直接利益亡者的事情。如果做得好,甚至可能将亡者直接从三恶道解脱出来!佛教中有一个故事,广为人知,这就是目犍连救母,这个故事因为讲的是孝道,所以被中国很多地方戏剧搬上舞台。“目犍连救母”的故事,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时,
佛学常识 317

智慧法语:放纵无度犹如火场自焚

编者按:你是否曾在生活、工作中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你是否觉得偶尔放逸一下没什么关系?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放纵一下自己确实可以缓解自己紧张的心情,但轻松之后就需自我反省,是否过度的放逸了,须知“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你的言行都有因果,都有业力在记录着。比丘谨慎乐,放逸多忧愆。变诤小致大,积恶入火焚。——《法句经》【注释】比丘面对快乐十分谨慎,放纵之人多生忧愁与过失;致使诤讼由小变大,犹如积恶成报如入火场自焚。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450

如何做能达到涅槃的境界?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王子轩涅槃境界的问题属于道谛。道谛以涅槃为目的,以生死根本的烦恼为消灭对象,以戒、定、慧三学为方法。1、戒,是防止身口意三业的过失,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三级。五戒是不杀、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类。这是出家在家弟子共持的戒;十戒是沙弥持的戒出家男子受十戒的叫做沙弥,一般是不满二十岁的人,满二十岁才能受具足戒为比丘;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持的戒。当初僧伽成立时,没有约制团体的一定规律,其后随着问题的发生而随时制戒,到佛逝世前,已制定了二百多条。南方国家所传比丘戒二百二十七条,我国西藏二百五十三条,汉地二百五十条,大体相同,仅有某些条款分开和合并的不同,汉地比丘尼戒
佛学常识 292

僧鞋为何要破六个洞?原来大有学问

编者按:出家人穿的鞋子,有罗汉鞋、黄僧鞋、爬山虎等多种种类,也有黑、灰、黄、褐等颜色的不同。一般的僧鞋,前面是由破开来的三条梁子锁成,鞋面上有六个孔,难道,这是为了凉爽吗?还真不是,佛门中的每一样器物都充满智慧,这僧鞋上的破洞更是大有学问,一起来看。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融历文/林清玄在佛寺里,凡人也常有能体会的智慧。像我在寺里看到比丘和比丘尼穿的鞋子,就不时的纳闷起来,那鞋其实是不实用的。一只僧鞋前后一共有六个破洞,那不是为了美观,似乎也不是为了凉爽。因为,假如是为了凉爽,大部分的出家人穿鞋,里面都穿了厚的布袜,何况一到冬天就难以保暖了。假如是为了美观,也不然,一来出家只求洁净,不讲美
佛学常识 376

佛陀日常生活大揭秘:吃住简朴但不马虎,还特爱干净

佛陀的形象总是给人以庄严威仪的感受,在追随佛陀的路上,佛法引领我们走向正途,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会觉得佛陀是一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神符号。但其实,佛陀也是有情有义懂生活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秘佛陀的日常生活。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文/明真法师在日常物质生活方面,佛陀是极端主张朴质、节省的。衣如约衣说,佛陀就是主张穿“粪扫衣”的。(大乘义章卷十五说“粪扫衣者,所谓火烧、牛嚼、鼠啮、死人衣等,……弃之巷野,事同粪扫,名粪扫衣。行者取之,浣洗缝治,用以供身。”——这是说一般居民将视同粪屑扫出去了而倾弃在巷野的破烂布条,比丘拣取出来,加以浣洗,缝治为衣;就叫粪扫衣。)食再约食说,佛陀主张“
佛学常识 2,386

从“三衣”到“罗汉褂”,中国僧人的衣着经历了什么?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王子轩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因地域文化的不同,我国僧众与印度僧众在着装上也有着很大差异,僧衣可以说是出家僧人的一特殊标志,亦在表相上与在家居士区别开来。僧衣的最初形态在佛教最初,佛陀并没有为比丘制定统一的着装要求,比丘们的着装和外道也并没有什么区别。据《十诵律》载,佛在王舍城,瓶沙王误认比丘,以此事向佛请益,希望佛能将比丘的着装统一起来。于是佛陀告诉阿难,当依稻田的样子为比丘制作衣服令蓄。亦称福田衣。且规定不得用绫罗绸缎等作衣,不成受持。亦不得以五大正色青黄赤白黑等纯色制衣,违者如法治。从制三衣的因缘上看,三衣的作用只是用作在相上的区分,并没有其它特殊的含义。佛法从东
佛学常识 2,641

僧鞋为何要破六个洞?原来有如此含义

出家人穿的鞋子,有罗汉鞋、黄僧鞋、爬山虎等多种种类,也有黑、灰、黄、褐等颜色的不同。有很多信众对出家人穿的罗汉鞋感觉很好奇,为何要做出六个洞呢?这样不美观也不实用,似乎也不是为了凉爽。其实,佛门中的每一样法物都充满着智慧与非凡的含义。这僧鞋上的破洞更是大有学问,一起来看。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文/林清玄为啥僧鞋要破六个洞在佛寺里,凡人也常有能体会的智慧。像我在寺里看到比丘和比丘尼穿的鞋子,就不时的纳闷起来,那鞋其实是不实用的。一只僧鞋前后一共有六个破洞,那不是为了美观,似乎也不是为了凉爽。因为,假如是为了凉爽,大部分的出家人穿鞋,里面都穿了厚的布袜,何况一到冬天就难以保暖了。假如是为
佛学常识 2,669

来,见识一下佛门洗浴文化!想不到佛对洗澡这件事如此重视

佛陀的形象总是给人以庄严威仪的感受,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会觉得佛陀是一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神符号。但其实,佛陀也是有情有义并且懂生活的,在追随佛陀的路上,佛法引领我们走向正途,在日常生活中,他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惯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佛经中记载佛陀曾亲自为生病的比丘洗浴,因为洗澡能除七种病,得七种福。这是谁说的?且往下看。图片来源:十愿百科 摄影:妙传洗澡能除七种病,得七种福用油脂涂身,是古印度医治风病的主要疗法。而洗浴可以除风病,除湿痹,除寒冰,除垢秽,四大安隐无病,身体轻便,因此一直为佛家所提倡。《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中将其概括为除七病,得七福报:澡浴之法,当用七物除去七病,得七福报。
佛学常识 2,295

你距离成佛,可能就差这一点点

当是非发生在别人身上时,我们或许看得清清楚楚,可若发生在自己身上呢?是否能够及时觉察、明了这一切?我们先一起看一则故事吧,主人公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的舍利弗。有一次,某位施主送了一些很好的食物到僧团,那时有些年轻的比丘出门托钵去了,而几位长老比丘已托钵回来。施主就把食物平分供养僧众,长老尊者当然都有一份,不在精舍的年轻比丘也各留一份。但是,佛陀有规定“不残食戒”也就是当天的食物一定要当天吃完,过了中午就不能吃了。其中和舍利弗同住一间的一位年轻比丘还没回来,可是时间已快要过午了,有人向舍利弗建议说:“长老,眼看时间就要过午了,您为年轻比丘留的这一份,留着也是浪费掉,不如您把它用了
佛学故事 2,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