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标签:欲望
共 9 篇

智慧法语:欲望是怎样产生的?

编者按:人能否脱离物质生活?单靠精神的力量能否生存下去?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人不能脱离物质而生活,但也不能走入另一个极端,沉迷于物欲之中,学佛之路就是一条摆脱欲望的道路。 古之善生者,不事物,故无欲(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摄影:张科) 物无可欲。人欲之,故可欲。欲生于爱,爱必取,取必入,入则没。没则己小而物大,生轻而物重,人亡而物存。古之善生者,不事物,故无欲,虽万状陈前,犹西子售色于糜鹿也。—《憨山绪言》 【注释】物体之间没有欲望,因为人对物滋生了欲望,物才变成了充满欲望的东西。欲是贪爱的表现,贪爱之就会去取,便投入,投入便湮没于物欲之中。一旦沉溺进去,人便比物渺小了,生命就不
智慧法语 2,544

智慧法语:智慧的人不持戒 终将失去智慧

编者按:你知道持戒的重要性吗?我比别人聪明、佛经义理比别人懂得多,是不是可以少持戒?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不持戒,再聪明的人也将慧根渐钝。不持戒人,虽有利智,以营事务,种种欲求生业之事,慧根渐钝。譬如利刀以割泥土,遂成钝器。——龙树菩萨《大智度论》【注释】不持戒的人,纵然很有智慧,但是经常用以经营世间之事,满足欲望安乐。慧根就会慢慢暗钝。这就如同,我们经常用锋利的刀去割泥土,利刀也就慢慢变成钝器了。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351

智慧法语:这些苦难竟是因为它!

编者按:什么东西是你求之不得的?什么东西是你害怕失去的?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否可以不择手段?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欲望是人类的天敌,它使我们受尽痛苦,但又不自知,等到幡然醒悟已经后悔晚矣。追求诸欲诸有情类,于诸欲中,受追求所作苦,受防护所作苦,受亲爱失坏所作苦,受无厌足所作苦,受不自在所作苦,受恶行所作苦。——无著菩萨《瑜伽师地论》【注释】追求欲望的人会受种种苦,末得之时受追求之苦,已得之时受维护以防失去之苦,失去之时受失去之若,还要受贪得无厌厌不断追求的苦,受被欲望驱使而不得自在的苦,基至受为了满足欲望做诸恶行的苦。人一旦为欲望所驱使,则不得自在,甚至违背道德,失去善恶标准。
智慧法语 352

智慧法语:不知足会导致罪恶增长

编者按:你是一个不知足的人吗?你如何解决自身的欲望问题?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不知足的人,就如生活在永无满足的欲望里。很多人就是在功名富贵永无满足的欲望里,苦苦恼恼地度过了宝贵的人生。世间的祸患,人生的罪恶,都是由于心无厌足而来,人虽然明明知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但活一天,总要对这个世间贪求一天。觉悟的人就不会非法多求,因为觉悟的人永远是知足的。修学菩萨道的人,能安于贫穷,清净守道,把求智能、求解脱当做事业。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佛遗教三经》【注释】心是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只会一心追求得到的更多,导致罪恶不断地积累增长
智慧法语 1,397

智慧法语:欲望越大苦恼越多

编者按:你相信“知足者常乐”这句话吗?什么才是真正的富有?当你富有或是贫困时应该做些什么?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富有是内心的感受,“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心理上如果不满足,永远都是最贫穷的人。我们学佛,要学会如何管理,有钱时要懂得如何使用;没有的时候也不要计较,这样的人生就是幸福的好人生。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佛遗教三经》【注释】欲望越大,苦恼也就越多。人的生死轮回、疲劳不堪,都是由贪欲而起;人如果能做到将欲望降到最低限度,与世无争,就能做到轻松自在,身心健康。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69

智慧法语:心怀爱欲不能见道

编者按:你知道欲望会带给你什么后果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我们的自性本来清净,只是被贪嗔痴慢等欲望烦恼、种种妄想恶业染污障蔽。欲望是人类的天敌,它使我们受尽痛苦,但又不自知,等到幡然醒悟已经后悔晚矣。你知道欲望有多可怕?欲望常被形容为魔鬼,人们经常在它的诱惑下一步步走向深渊,先是浅尝辄止,是你并不厌烦它,反而喜爱它;然后步步深入,使你不满足,没有限期的永远追逐下去,这时你已坠入深渊。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水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佛说四十二章经》【注释】人怀着爱欲之心,不能见道,因为道被爱欲所蒙蔽。就像清澈的水,如果搅拌就变得浑浊,这时就看不到清水了。道如同
智慧法语 334

智慧法语:智者懂得摆脱欲望的支配

编者按:人之所以痛苦,往往是因为欲望太多,满足太少。人生的修行,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学会控制欲望。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真正的智者,应该学会适当地修剪自己的欲望,不让那些不必要的贪念支配你的生活,耗尽生命的能量。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清广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注释】欲望过多是痛苦的,人生在世许多痛苦都是因贪欲而起的。相反,如果欲望少,身心则常得自在。因为有欲望,人心不足,在对外物的不断索取中,生起诸多苦痛,智者少欲无求,所以身心自在。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055

学佛有没有走对路,看看这六种自测方法就知道

有人说越学佛越不合群,越学佛烦恼越多。我们学佛人常常走入一些误区,以为是朝着某个目标努力,就可以达到某种境界。可是,事实并非如此,这六种自测方法可以让你知道学佛到底有没有走对路。慈悲心是否增长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有增加是一个重要指标,初地后才会考虑平等心的问题。学佛如果没有学对,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好的心态,而远离慈悲心,有魔心邪心。当有因果或业障显现时,因受因果或业障主宰,慈悲心会暂时消失,否则应该是学佛愈久,慈悲心愈大才对。如果慈悲心没有增长,你一定要去反省学佛是否有问题发生。如何察觉到慈悲心:当别人污蔑你或骂你或讲你不好的时候,你是否可以原谅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能够很自在的坦
佛学常识 2,577

一日禅:知足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小土人,只有一生。追逐太多欲望,只会身心疲惫。幸福,来自于心灵的知足。快乐,来自于精神的富有。没有不幸福的生活,只有不知足的心态。宁静的人行深远,故不折。知足的人常快乐,故不老。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