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标签:布施
共 7 篇

一日禅:布施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奶柴布施不一定要施钱。有时候为人说一句好话,能为他人带来不可思议的因缘。有时候只是几口饭的布施,却给他人带来生命的重生与希望。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也能给人带来温暖的感受。所以布施的功德是无量的。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71

智慧法语:多做好事可得大福报

编者按:你为什么要学佛?你想从修行中得到什么?应该如何修行?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布施在六波罗蜜当中,是最容易修且最有效的法门,而持戒是一切的基础,布施可以得到财富,守戒可以得到快乐,忍辱可以有美德,禅定可以得平等,精进可以得真理,智慧可以得自由,慈悲可以达到上述的一切。修戒布施,作福为福。从是适彼,常到安处。——《法句经》【注释】修持戒德布施财物,广作福事是为来世福报,从此岸到彼岸,常到安住戒之境界。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354

作为佛弟子,你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道德绑架?

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佛弟子,你是否总能听到这样的话:这点小忙都不愿意帮,你们学的什么佛?一点小事还斤斤计较,你们佛弟子不都是应该忍辱吗?……似乎因为你是佛弟子,就应该是有求必应的大善人,是忍气吞声,没脾气的老好人……其实这些都是对佛弟子的误读,那真正的佛弟子应该是怎样的形象呢?乐善好施≠有求必应小张刚刚学了佛,身边的朋友同事总让他请客吃饭,还总找他借钱。次数多了以后,小张看着日渐瘪下来的钱包,生活上犯了难,于是就找朋友同事们商量,能不能先把借了的钱还给他。同事们却先不满起来,纷纷朝他抱怨:“你们佛教不都讲布施嘛,听说学佛的人都乐善好施,借你点钱,吃几顿饭怎么了。”……佛教讲布施,布施就是以福利施
佛学常识 2,410

布施可不是“给”这么简单的事!一定不要理解差了

六度即是六波罗蜜,“度”的梵语是“波罗蜜多”,字义是“到彼岸”,就是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的意思。发心趣求大乘的菩萨,以六度为主要修行方法,《增一阿含经》序说:“菩萨发意趣大乘,如来说此种种别,人尊说六度无极,布施持戒忍精进,禅智慧力如月初,逮度无极观诸法。”,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菩萨要努力实践六度,即是六度波罗蜜,以实现他成佛之愿,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六度中的“布施”。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曹立君布施的三种分类① 财施以钱财施舍给贫穷疾病者,或资助慈善团体。一切身外物称为外财,所以财施也称外施。② 无畏施我们令众生不害怕,无恐怖,无灾害,称无畏施。菩萨行无畏施时
佛学常识 2,794

智慧法语:培福就能解脱吗?

编者按:你认为善恶可以相抵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修福不修道,只得少福而不得大道,“道”中本有无量之福,为何扔了西瓜捡芝麻?从修行的角度而言,只凭借有为法修福对于灭罪、解脱和成佛没有本质的帮助,故说善业和恶业不能相抵。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保华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注释】凡夫光培福不修道,只说培福就是解脱之路。一边布施供养广修福田,一边心里贪嗔痴还在造恶。想要通过修福消灭罪障,得到了福德但罪障仍在。想要灭除心中的恶缘,便需发自内心的忏悔。来源
智慧法语 2,445

全是干货!这份佛教15问整理的太全面了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一、什么是佛佛这个字,是梵文音译过来的。汉文里的“弗”字,音与梵文发音相同,因为释迦牟尼佛当时是印度悉达多太子通过修道后觉悟成佛的,就在“弗”字旁边加了个“单立人”。所以“佛”这个字,是专门为佛陀新造的字,也显示出古大德的智慧。二、为什么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因为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第一位创始人,是佛弟子最根本的老师,所以称为“本师”,也说明学佛者和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三、什么是菩萨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萨埵”是梵语bodhi-sattva的音译,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觉有情”。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学佛人和佛是师生关系,和菩萨则是同学关系。四、中国最早的
佛学常识 2,340

为何寺院的墙都刷黄色?佛教20问,全是干货速速收藏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闫秀勇1、什么是佛佛这个字,是梵文音译过来的。汉文里的“弗”字,音与梵文发音相同,因为释迦牟尼佛当时是印度悉达多太子通过修道后觉悟成佛的,就在“弗”字旁边加了个“单立人”。所以“佛”这个字,是专门为佛陀新造的字,也显示出古大德的智慧。2、什么是菩萨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萨埵”是梵语bodhi-sattva的音译,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觉有情”。菩萨之行从觉自己开始,到保持觉自己,以“觉自己”为般若行,其结果必然是豁然觉他人,乃至觉了一切有情众生。3、中国最早的佛寺汉明帝迎请竺法兰与迦叶摩腾两位法师来到中国后,安排在河南洛阳的鸿胪寺,由皇帝直接管辖。后来为了把两
佛学常识 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