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标签:凤凰网
  3. » 第3页
共 69 篇

智慧法语:拨云见日 一切善法都在这里

编者按:你想获得福报吗?怎样才能获得福报?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学佛的道路上更加精进?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坚定的修持戒律,意味着你与佛陀在生活和行为上保持了高度的同步,这难道不是最大的福报吗?若人求大善利,当坚持戒,如惜重宝,如护身命。(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若人求大善利,当坚持戒,如惜重宝,如护身命。何以故?譬如大地,一切万物有形之类,皆依地而住。戒亦如是,戒为一切善法住处。——《大智度论》【注释】若众生想要得到大的、善的利益,应当坚定修持戒律,就像珍贵的财宝一样来珍惜,就像守护自己的生命一样来遵守。为什么这样呢?就像大地,一切万物及有形状的物质,都是依靠大地而存在,佛教戒律也是这样
智慧法语 1,212

智慧法语:今生不可放逸 否则后悔莫及

编者按:你相信善恶果报吗?你相信你有前生、有来世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不论你身处何地,业报都会如影随形。我们应该珍惜现世的时光,努力行善,多积累福德才对。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莫追。——《涅槃经》【注释】善恶果报,如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时时伴随着我们。三世因果,循环不止从不坏失。这一生不造善因,虚度时日,他生受果报时后悔已经晚了。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362

智慧法语:智慧的人不持戒 终将失去智慧

编者按:你知道持戒的重要性吗?我比别人聪明、佛经义理比别人懂得多,是不是可以少持戒?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不持戒,再聪明的人也将慧根渐钝。不持戒人,虽有利智,以营事务,种种欲求生业之事,慧根渐钝。譬如利刀以割泥土,遂成钝器。——龙树菩萨《大智度论》【注释】不持戒的人,纵然很有智慧,但是经常用以经营世间之事,满足欲望安乐。慧根就会慢慢暗钝。这就如同,我们经常用锋利的刀去割泥土,利刀也就慢慢变成钝器了。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394

智慧法语:与善知识接触久了 智慧就会增长

编者按:你是否愿意亲近有学识的人?与有学问的人长时间共处,是不是觉得自己也变得知识渊博了?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佛陀告诫我们,要亲近善知识,这样才能增长智慧。贤夫染人,如附香熏,进智习善,行成芳洁。——《法句譬喻经》【注释】亲近贤达的人,如同接近香洁的物品,增长智慧善行,自己就成了品格高尚的人。修行人应该亲近善士,这样才能智慧增长。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398

智慧法语:智慧增长了 烦恼就少了

编者按:你的烦恼多吗?是不是接触善法时间越长,烦恼就越少?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要小看智慧的火花,积累得多了,能除一切烦恼!犹如少火渐渐增长能烧至劫。文殊师利,是一切智明亦复如是。渐次增长,乃至得到如来大智。智慧之明,烧于一切众生结使。——《佛说菩萨行方便经》【注释】如同星火可以燎原,修行智慧逐渐增长,直到成就圆满佛智,圆满佛智能烧尽众生一切烦恼业障。唯有佛之智慧能永断一切烦恼业障。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370

尽孝莫盲目!佛弟子究竟该如何孝养父母?

很多人自认为很孝顺,却未必是真孝顺,佛陀一再强调,佛弟子要慈养双亲,而佛教强调的孝道和世间的孝道,却不尽相同。那么,作为佛弟子,到底该如何孝顺父母呢?一起来看!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1、物资给养,耐心服侍我们要用物资赡养父母,给他们提供舒适的衣食住行环境。不要苛待父母、克扣他们的生活所需。这样自己虽省下一点钱,结果却损了福报,得不偿失。如果父母身体不适,我们一定要及时带他们就医治疗,并耐心服侍。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耐心"?世间有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普遍来说,我们的孝心难以持久,顺缘具足时我们还能做到孝顺,可如果时间长了,孝顺父母干扰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了,我们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孝养父母?不论是
佛学常识 517

这样“许愿”,才更容易得佛菩萨加持!

生活中遇到难事或有所求,很多人都会去寺院里许愿,希望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和护佑,来帮助自己实现愿望或度过难关,但是怎样“许愿”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呢?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1、佛菩萨并非神灵很多“信佛人”在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或有所希求时,就会到寺院向佛菩萨“许愿”,求佛菩萨加持庇佑,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如求财、求子、求姻缘、求事业、求平安、求健康长寿等等,不一而足。谈到“许愿”,其实与中国民间的多神信仰有关。佛教传入中国后,不断与中国本土信仰相融合,一般的民众并不完全了解佛菩萨是什么,佛法讲的是什么,而是将佛菩萨当成神灵来信仰、来祈求,就有了向佛菩萨“许愿”、“还愿”之事。佛法认为,鬼神
佛学常识 538

智慧法语:这些苦难竟是因为它!

编者按:什么东西是你求之不得的?什么东西是你害怕失去的?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否可以不择手段?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欲望是人类的天敌,它使我们受尽痛苦,但又不自知,等到幡然醒悟已经后悔晚矣。追求诸欲诸有情类,于诸欲中,受追求所作苦,受防护所作苦,受亲爱失坏所作苦,受无厌足所作苦,受不自在所作苦,受恶行所作苦。——无著菩萨《瑜伽师地论》【注释】追求欲望的人会受种种苦,末得之时受追求之苦,已得之时受维护以防失去之苦,失去之时受失去之若,还要受贪得无厌厌不断追求的苦,受被欲望驱使而不得自在的苦,基至受为了满足欲望做诸恶行的苦。人一旦为欲望所驱使,则不得自在,甚至违背道德,失去善恶标准。
智慧法语 388

智慧法语:修好忍辱 必得尊敬

编者按:你觉得忍辱的力量有多大?你如何看待忍辱?忍辱是逆来顺受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忍辱是发自内心的用同情心和怜悯心善待对方,加强自我修养,以德报怨,化解烦恼和敌意,这样就能减少许多烦恼,成就自己的忍辱波罗蜜。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佛说四十二章经》【注释】忍辱的力量是强大的,它是一种善的力量,没有恶的力量在里面,所以它是健康、安详的。能忍耐的人一定不会做恶事,所以必会得到人的尊敬。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408

智慧法语:它是修行与禅定的柱石

编者按:想必建筑方面大家多多少少会懂一点,起码自家的房子哪里是承重墙,应该都会知道的吧?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如果把修行和禅定比做一栋楼或一座城,那么持戒就如同墙和柱子那样重要。道品楼观,以戒为郭。禅定心城,以戒为柱。——《成实论》【注释】修道如楼,以戒为墙,禅定似城,以戒为柱。严持戒律是一切功德得以生起的基础,无戒则无定无慧,终难成就。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