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语:“光说不练”可不是学佛之道 编者按:你学佛的目的是什么?你是否认为学佛最重要的是多听讲经、多看佛经?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佛陀告诉我们:如果不在“悟”与“修”方面下功夫,只搬弄书本中的文句,就不会有收获。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楞严经》 【注释】书看得再多,掌握的知识再多,若不修行就是一片空白,就像饿了就要吃饭,只靠说是不能饱的。 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3,489 1年前
智慧法语:什么地方可以装下高山和大海? 编者按:众生与佛菩萨有哪些不同?不同就在迷悟之间,根源就是我们的内心。人们的内心世界是多么不平静啊,方寸之间有高山、大海、恶龙,怎样才能使内心平静呢?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 从慧能禅师的话语间能找到答案。 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坛经》 【注释】一直坚持做十种善事,天堂就会降临。除去人我分别的念头,须弥山就会倒掉;除去邪心, 智慧法语 2,563 1年前
智慧法语:你知道愚痴与智慧的真正差别吗? 编者按:你觉得智者和常人有什么不同?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千万不要被“迷人”所迷惑,他们嘴上讲得头头是道,但自己的坏习气却没有减少;祝你能够精勤与佛法,并把佛法融入自己的生活,成为一个智慧的人! 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坛经》 【注释】执迷愚笨的人只是口头上说说,聪明智慧的人却用心来修行。又有这样的愚笨之人,他们只是什么也不想地静坐着,就自称是大。这一种人,不要和他们交谈,因为他们所持有的是错误的见解。 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606 1年前
智慧法语: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此 编者按:快乐是如何产生的?只有满足了欲望才能产生快乐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欲界即六道,无欲即可摆脱欲界的烦恼,慈悲可以产生无欲的快乐。想要皈依三宝,就必须先超越自己,扔掉你的傲慢和偏见,这就是你第一个值得铭记的无欲之乐。 世间无欲乐,越度于欲界。(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世间无欲乐,越度于欲界。能伏我慢者,此最第一乐。——《四分律》卷三十一 【注释】能够在世间修证出“没有欲望的快乐”,就可以超越欲界,从欲界的烦恼海中度脱出来了。能够走出我慢,才可以走向佛,所以是“第一乐”。 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521 1年前
智慧法语:欲望是怎样产生的? 编者按:人能否脱离物质生活?单靠精神的力量能否生存下去?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人不能脱离物质而生活,但也不能走入另一个极端,沉迷于物欲之中,学佛之路就是一条摆脱欲望的道路。 古之善生者,不事物,故无欲(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摄影:张科) 物无可欲。人欲之,故可欲。欲生于爱,爱必取,取必入,入则没。没则己小而物大,生轻而物重,人亡而物存。古之善生者,不事物,故无欲,虽万状陈前,犹西子售色于糜鹿也。—《憨山绪言》 【注释】物体之间没有欲望,因为人对物滋生了欲望,物才变成了充满欲望的东西。欲是贪爱的表现,贪爱之就会去取,便投入,投入便湮没于物欲之中。一旦沉溺进去,人便比物渺小了,生命就不 智慧法语 2,520 1年前
智慧法语:忙来忙去竟然还是找不到门道 编者按:你是否发现佛经中经常有谁谁修成什么果位、达到什么境界,可现在怎么一个也没有呢?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其实佛陀把道理都已经说得明明白白,只需要安心修持就好。 多知多解,翻成雍塞(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古人心利,才闻一言便乃绝学,所以唤作绝学无为闲道人也。今时人只欲多知多解,广求文义,唤作修行,不知多知多解,翻成雍塞,皆为毒药,尽向生灭中取,真如之中,都无此事。—一黄檗禅师 【注释】古人心性天然,直面自然,开口便说根本问题,只听到一条真理便可融会贯通,所以你看那些得道的人清闲、自在。后人则不同,想要多听多想,到处求解,把这样的过程叫做修行。其实他们不知道听得越多反而阻塞了心 智慧法语 2,612 1年前
智慧法语:这就是圆融无碍的境界 编者按:应该如何理解“空”和“有”?他们两个是互相排斥的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并不是理解了“空”就要否定一切,而是要做到“万象宛然,彼此无碍”的圆融境界。 万象宛然,彼此无碍(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终日有而常空,空不绝有;终日空而常有,有不碍空。然不碍有之空,能融万家;不绝空之有,能成一切。是故万象宛然,彼此无碍也。——法藏《华严经义海百门》 【注释】天天活在有相之中而保持空寂明净,空净并不断灭有相,天天保持空寂明净的心态而存在着,有相并不妨碍空净的状态。不妨碍存在的“空”能兼融森罗万象,不断送空的“有”能成就一切“有”的形态。所以字宙间万象安然有序,彼此之间没有妨碍。&n 智慧法语 322 1年前
智慧法语:皇帝的禅语有没有听过? 编者按:你知道雍正皇帝吗?雍正皇帝除了勤于政事,他还是一名佛教徒。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迷、达是两种人生态度,“迷”者什么都贫恋反而会一无所有,“达”者明智地生活反而不会失去什么,至少丢失不了自己的自性本心。 迷者迷有亦迷天,达者达无即达有。——雍正《万善同归集序》 【注释】痴迷的人既迷恋假有诸相,又迷恋死后升天,通达的人明白了万法皆空的道理便知道该怎么活了。 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302 1年前
智慧法语:佛教的中庸之道是什么? 编者按:你会背诵《心经》吗?你能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追求大智,偏于修证自我解脱;或是追求大悲,去当“有为”志士仁人,其实应该走“中道”,双重使命一肩挑。这种人生态度的思想基础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宇宙观。 观色即空,成大智而不住生死(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观色即空,成大智而不住生死;观空即色,成大悲而不住涅槃。——法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注释】坚持一切色法虚幻不实,走解脱之路成就觉悟大智,不停留在生死轮回的流转中;坚持“空”也就是色,万物皆因因缘而生,最后都因因缘而灭,走济度众生之路成就救世慈悲,不安心于空寂解脱之道。 来源:凤 智慧法语 321 1年前
智慧法语:这一对冤家其实可以和平共处 编者按:“色”与“空”是佛家永远不能绕开的话题,你如何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怎样是幻色?怎样又是是真空?他们两个互不妨碍就是了。 色是幻色,必不碍空;空是真空,必不碍色。(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色是幻色,必不碍空;空是真空,必不碍色。若碍于色,即是断空;若碍于空,即是实色。——法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注释】色是因缘合成的假有,必定妨碍不了有自性的真空;空既然是真正的空,也就不会妨碍“色”。若妨碍了色就不是真空了,若妨碍空,那色也就不是幻色假有,而是有自性实质的了。 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304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