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标签:佛陀
  3. » 第2页
共 70 篇

佛陀出家纪念日|贵为太子偏偏要出家,一文了解佛陀出家成道的殊胜因缘

释迦牟尼19岁出家修行;31岁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80岁在拘尸那迦城涅槃。人间的佛陀赤着一双脚,行走在恒河的两岸,这一走就是49年,他带领信众们学习解脱的方法,指引大家寻找暗夜里的光明大道。但你有没有想过,贵为太子的悉达多,为什么甘愿舍弃王位和美满的家庭选择出家?农历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让我们追溯佛陀的本怀,共同了解世尊出家成道的殊胜因缘。释迦牟尼佛(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出生即是“人生赢家”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诞生在古印度的迦吡罗卫国(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他的父亲,是迦吡罗卫国的国王净饭王,母亲是摩诃摩耶王后。当时净饭王一直还没有王子来继承王位。太子诞生后,
佛学资讯 475

佛陀也会发脾气?佛陀为何不用大神通让弟子开悟?

“你和佛陀又不是同一时代,你又没见过他,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这个人?”“既然佛陀具有大神通,为什么他不把所有的神通教给弟子,让诸弟子迅即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业障,不就通通开悟了吗?何必一点一点地让他们慢慢历练呢?”“既然你没有证验过涅槃,那你怎么知道有涅槃的境界?”“经典上有记载,佛陀有时也会很生气地斥责弟子们,是不是说明佛陀也有嗔恨心,会发脾气?”作为一名佛弟子,如果有人问你诸如以上的问题,你会如何作答?若有兴趣,不妨看看这位比丘是如何对答如流的。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1、确定有佛陀其人?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先比丘,就诘责他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
佛学常识 483

佛弟子清明如何祭祖?这样做才有福报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佛教的历史一样久远。虽然佛教里并没有清明这个节日,佛教经卷中也没有关于“在清明节如何如法祭奠过世亲人”的记载。但对于佛教弟子而言,如果讲到“祭奠超度亡者”,那么,最能利益亡者的莫过于按照佛教的方法,将所修的功德为亡者做回向了,这是最能直接利益亡者的事情。如果做得好,甚至可能将亡者直接从三恶道解脱出来!佛教中有一个故事,广为人知,这就是目犍连救母,这个故事因为讲的是孝道,所以被中国很多地方戏剧搬上舞台。“目犍连救母”的故事,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时,
佛学常识 319

智慧法语:好爸爸是这样炼成的

编者按:你有孩子了吗?你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儿女的?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这是佛陀对自己的儿子的一段话,积少成多、从小事做起的道理谁都懂,做起来却很难,尤其是还有把这种思想灌输给儿女,让我们一起像佛陀学习吧!如天雨滴,后不及前,虽不相及,能满大器。修学智慧,亦复如是,从小微起,终成大器。——《末曾有经》【注释】雨水前后不相及,但却能盛满大容器。修行亦也如,从细微之处入手,终能成就佛道。积小成多,菩提道果可成。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49

佛为什么不度无缘之人?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王子轩佛陀时代的城东老母是释迦牟尼佛的邻居,但佛陀但却从未与老母说法。一次弟子怪而问佛,佛陀慨叹:不是不慈悲,而是自己前世与她无缘,无法度化。弟子们不信,请佛去一试。老母一见佛陀来了,掉头就走,佛转到老母的前后左右,老母皆回避不见。佛又现无数分身将老母团团围住,示现无量神通给老母看,老母却一屁股坐在地上,低头嚎啕大哭,就是不肯看佛一眼。弟子们方才相信佛言不虚,要度化众生,光有真本领还是不够,还要有善缘才行。佛陀就告诉弟子说:“以前我没有跟她结缘,现在想度她时,用尽所有的方法,也难达到效果。阿难换你去度她。”阿难说:“世尊,你是超凡入圣的人,都没办法度她了,我去会有效
佛学常识 2,338

因一缕袈裟报恩至今?细说龙与佛陀的不解之缘丨二月二 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这天正是祥龙昂首登天之日, 象征祥瑞,被认为是祈愿纳祥转运的好日子。许多人认为,“二月二,龙抬头”只是一种民间说法,取“抬起一年好兆头”的寓意。但是你知道吗,在农历二月二日晚间仰望天空,或许真的能看到“苍龙昂首”。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夜观星空看“龙抬头”据新华社消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我国古人为观测天象,把天球赤道和黄道一带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组,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中,每七宿为一组:东方为苍龙,南方为朱雀,西方为白虎,北方为玄武。“东方苍龙包含了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生动地勾勒出一条龙的形象:角宿作龙头,亢宿为脖颈,氐宿
佛学资讯 1,529

子女怎样做才算真正的孝顺?这是我看过最好的回答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闫秀勇我们该如何对待父母,其实佛陀在《佛说善生子经》里面讲得非常详细:“又,居士子!夫东面者,犹子之见父母也。是以子当以五事正敬、正养、正安父母。何谓五?念思惟报家事,唯修责负,唯解勑戒,唯从供养,唯欢父母。”作为子女,要从五种事项上来敬顺自己的父母。一、供养能使无乏首先,要提供父母充足的物资,让他们衣食无缺。其次,比供养物资更重要的是供养时的心态,即把父母做尊贵想,用恭敬尊重的态度供养父母,否则就算提供了生活用品给父母,只能算是“养活”。二、凡有所为,先白父母平时所做的事情,要经常向父母提及。做重大决定前,也要先向父母亲汇报,征求他们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这样做
佛学常识 1,424

别再弄错了!佛祖与如来不是同一人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由于应化不同,各有别号,或取因言“弥勒佛”,或取果言“阿弥陀佛”,或取性言“毗卢遮那佛”,取相言“卢舍那佛”,取行言“释迦牟尼佛”,取愿言阿閦佛、药师佛,佛佛各异。然而诸佛具足一切智慧、德行,无有差别,诚所谓佛佛道同,故有十种尊号,为诸佛的通号,称为“如来十号”或“十种通号”。“十号”的意义列举如下:一、如来:指佛陀乘如实之道而来,即谓如来;也可译为如去,即乘真如之道而去达佛果涅槃。“如”是指佛陀的法身,遍满虚空,充塞法界,如如不动;“来”是指佛陀的应化身,此“身”为救度众生应化而来。“如”是静态的,“来”是动态的,成佛以后本是动静不分、法应不
佛学常识 338

智慧法语:愚昧的人悟不到佛法

编者按:你觉得佛法是不是很高深?什么样的人才可以领悟佛法?愚痴的人为什么会愚痴?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愚痴的人之所以愚痴,源于自身的“三毒”所害,即贪、嗔、痴,这是人们身、口、意业一切恶行的根源。佛陀教导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是要人们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养,去除贪欲心、怒心、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愚人意难解,贪乱好诤讼。上智当重慎,护斯为宝尊。——《法句经》【注释】愚昧之人心意难以悟解佛法,贪婪昏乱喜好与人诤讼。上智之人应当意重如山慎守心意,并将澄明心意视为宝中之宝。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377

100个佛教名词详解,看完全明白了!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保华01 佛陀耶:简称佛陀或佛,义为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佛陀是三觉具足的大圣人。02 菩提萨埵:简称菩萨。义为觉有情,即大觉的众生。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圣人。03 缘觉:听了十二因缘而觉悟人生真理的。04 声闻:听佛说四谛法的音声而悟道的。05 阿罗汉:梵语,华译为无生、破恶、应供三义。06 菩提:义为觉为道,即觉道所证的智慧。07 菩提心:即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叫做菩提心。08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09 一切智智:佛的智慧称为一切智智。因佛能遍知世间和出世间超智慧。10 一切有情:一切有情众生。(有情是有生命的动物。)11 一
佛学常识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