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标签:佛门
  3. » 第2页
共 29 篇

僧鞋为何要破六个洞?原来大有学问

编者按:出家人穿的鞋子,有罗汉鞋、黄僧鞋、爬山虎等多种种类,也有黑、灰、黄、褐等颜色的不同。一般的僧鞋,前面是由破开来的三条梁子锁成,鞋面上有六个孔,难道,这是为了凉爽吗?还真不是,佛门中的每一样器物都充满智慧,这僧鞋上的破洞更是大有学问,一起来看。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融历文/林清玄在佛寺里,凡人也常有能体会的智慧。像我在寺里看到比丘和比丘尼穿的鞋子,就不时的纳闷起来,那鞋其实是不实用的。一只僧鞋前后一共有六个破洞,那不是为了美观,似乎也不是为了凉爽。因为,假如是为了凉爽,大部分的出家人穿鞋,里面都穿了厚的布袜,何况一到冬天就难以保暖了。假如是为了美观,也不然,一来出家只求洁净,不讲美
佛学常识 377

同样是饭,佛门一碗斋饭为何还有三德六味

佛教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临斋仪”(即供养偈和供养咒),然后才可用斋。出家众饭食时,常念: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一般佛教徒午供时,亦要念:此食色香味,上供十方佛中奉诸贤圣,下及六道品等施无差别,随愿皆饱满令今施者得,无量波罗蜜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三德,指轻软、净洁、如法。《涅槃经》云:诸优婆塞为佛及僧,办诸餐具,种种备足。其食甘美,有三德焉。一清净德,谓精洁无有荤秽。二柔软德,谓柔软甘和而不粗涩。三如法德,谓随时措办,制造得宜。六味,指苦、醋、甘、辛、咸、淡。《俱舍论》云:凡调和饮食之味,各有所宜,无出此之六
佛学常识 547

4位大德谈养生,原来这就是佛门高僧长寿之钥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处暑节气,言金气始肃,万物於此凋伤,宜开启养生模式。众所周知,出家人多高寿,想知道佛门高僧的养生秘方吗?凤凰网佛教带您一起探索。1、印光法师:怎样才能吃出健康所言吃素,原为悯彼痛苦,养我仁慈,油与肉,有何分别。肉汤亦当不食。然众生根性不一,能常素,则令其常素。否则,令持十斋,六斋,食肉边菜耳。此乃为不能吃常素之方便法,非实义也。汝既以病苦之故,愍念众生之苦,当吃净素,勿以口腹为心性累。凡属有知觉者,皆不宜食。虽无知觉,然有生机,如各种蛋,亦不宜食。牛奶食之无碍,然亦系取彼脂膏,补我身体,亦宜勿食。黄豆,豆油,补料最多,宜常服之。早间粥中,宜下磨破
佛学常识 2,564

一键细数,佛门中常见的宝物有哪些?

佛门常以“宝”来形容诸佛菩萨,如称呼诸佛菩萨的庄严法相为“宝相”,真如清净的佛性为“宝性”,称呼佛、法、僧为佛教中的“三宝”。除了因为彼等都是无上珍贵的表征之外,宝物同样有着世间、出世间的福慧圆满的意义,今天,咱们就来细数一下这些宝物都有啥。一、七宝七宝(梵名saptaratnani)指七种珍宝,又称七珍,指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此七宝的名称出自鸠摩罗什所译之《阿弥陀经》,而玄奘所译之《称赞净土经》则称此七宝为“金、银、吠琉璃、颇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珍珠、阿湿摩揭拉婆”。此七宝之名,古代诸经论之译名颇有异同。以《无量寿经》的译本为例,汉、魏、唐、宋译本之译语就有不同的译法。此
佛学常识 2,340

快快自查一下!有这些表现说明你被“八风”吹动了

瑜伽焰口是佛教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佛事活动,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偈颂:“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是什么意思呢?所谓的“八风”,亦叫八法,是指世间所爱所憎的能煽动人心的八种事,也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坚信因果,命自我立,安住正法,不被世间的利害爱憎煽动,这就是八风吹不动。要想彻底超脱三界六道轮回,只有严持戒律,认真学习出世间法。修解脱行能否成功,这八风的作用非常重要:一、利者,利益一切有益于我们身心的人和事,都叫作利。《佛地经》上说:“得可意曰利,是也”。如果内心没有依靠,头脑中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利己主义,做起事来不顾因果,可
佛学常识 2,357

《磨镜台》主编静贤法师《浪淘沙》八阕,回首星云大师一生际遇

2023年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下午5时,传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世、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圆寂。2018年,星云大师出家八十周年时,《磨镜台》主编、栖霞佛学院教师静贤法师曾写过《浪淘沙》八阕,回首大师一生际遇,不期平仄,聊以加持。星云大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静贤法师— 浪淘沙·童年明月照扬州。缘系江都。仙女庙前香火酬。犹忆双亲垂慈手。孝悌调柔。奈何情难收。烽火城楼。杜鹃啼血寄哀愁。随母寻父金陵走。难卜去留。二 浪淘沙·披剃愿作尘刹游。不羡王侯。体悟宿世大因由。皈依佛门摄山度。新月如钩。天地一浮沤。孱弱不周。半碟咸菜感泪流。六年参学僧格固。红叶悠悠。三 浪淘沙·赴台飘然辞神州。故土难留。零丁过
佛学资讯 1,723

不看不知道,佛门竟有这么多“专业”

佛教传承2000多年,如今依然能够弘扬,是因为历代先贤们能够使佛法传承同当时的社会发展、时代需要所结合。作为佛陀的追随者、佛法的传承人,僧人们又是如何弘扬和传承佛法的,今天给大家细数一下不同“专业”的法师,具备哪些突出的技能。在古代,学佛者因性格好乐的不同,以及适应事实的需要,可以分作许多类型,现且把他列举出来,作为大家的参考。一、经师(不是会讲一两部经):对于各种展转传来的契经,有深刻的理解,解佛义趣,为人演说,畅达无碍。二、律师(不是会传戒):重视清净的律化生活,于佛所制禁戒,不但自能严谨受持,熟识开遮持犯,能使人依此而得受持,还出还净。三、论师:深究诸法性相,阐发佛教的精义。经、律、论三
佛学常识 2,152

原来佛门中的“空”是这个含义

空=一无所有吗?空=一无所求吗?佛门里的“空”是不是告诉人们,“我”什么都没有,错!错!错!快来听听隆莲法师怎么说。隆莲法师(图片来源:四川尼众佛学院提供)佛法中观“我”是不是真的实有,认识到这个“我”是烦恼、业的根本,而众生就是整天被这个“我”所牵引、左右。世间人说佛教把本来有的说成没有——是说瞎话,岂知佛法是从根本上看问题的,各个宗派的看法也有深浅不同。从某个角度看,唯识宗没有中观宗看得彻底,中观宗的应成派与自续派的讲法又有所不同。世亲菩萨的《三论玄义》就是讲般若理。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部论都是讲空理。《百论》有一百个论,都是总结三论讲空的道理。佛法不同于世俗谛。世俗谛是
佛学常识 2,459

佛门礼仪大有讲究,那些佛教中的称谓你知道多少?

《中庸》云:“威仪三百,礼仪三千”,佛门中同样重视威仪。佛门礼仪在“戒”、在“律”,也在日常的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之中,其中,佛门称呼亦有仪制。佛教中有很多称呼,佛教团队因不同职务、资历也会有各种称呼,今日为您介绍三种:即戒规上的称谓、职务上的称谓,生活上的称谓。文/新成长老戒规上的称谓根据所受的戒律之等级而赋予七种称谓,又名七众。即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比丘”与“比丘尼”,梵语比丘,译为乞士,有三种意思:破恶、怖魔、净命,受了二百五十条大戒的成年出家男性称为比丘,受了三百五十条大戒的成年女性称为比丘尼。式叉摩尼,指未受大戒,而接受六法考验准备受大戒的成年出家女
佛学常识 2,211

“六时吉祥”的六时是多久?揭秘佛门时间观

说印度人没有时间观念你同意吗?他们不像我们有编年史,什么事在何时何地发生记录得清清楚楚。古印度人喜欢用模糊时间,比如经典里常出现的“一时”。但是一时到底是何时?“六时吉祥”的六时是多久?崇慈法师和你唠一唠。贵州惠水九龙山寺方丈崇慈法师(图片来源:十愿百科 摄影:九龙山寺)文/崇慈法师我们佛弟子经常互相祝福用一个词语叫“祝你六时吉祥”。六时吉祥,哪六时呢?就是昼三时、夜三时。昼三时就是日出、日中、日落;夜三时就是初夜、中夜、后夜。听起来概念有点大,是的!因为我们中国人讲十二时辰,然后从西方传过来的概念是二十四小时。中国人十二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一个时辰,两个小时一个时和一个小时一个时这样一比是不是
佛学常识 4,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