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标签:佛法
  3. » 第2页
共 54 篇

尽孝莫盲目!佛弟子究竟该如何孝养父母?

很多人自认为很孝顺,却未必是真孝顺,佛陀一再强调,佛弟子要慈养双亲,而佛教强调的孝道和世间的孝道,却不尽相同。那么,作为佛弟子,到底该如何孝顺父母呢?一起来看!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1、物资给养,耐心服侍我们要用物资赡养父母,给他们提供舒适的衣食住行环境。不要苛待父母、克扣他们的生活所需。这样自己虽省下一点钱,结果却损了福报,得不偿失。如果父母身体不适,我们一定要及时带他们就医治疗,并耐心服侍。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耐心"?世间有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普遍来说,我们的孝心难以持久,顺缘具足时我们还能做到孝顺,可如果时间长了,孝顺父母干扰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了,我们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孝养父母?不论是
佛学常识 391

身为高富帅却偏偏要出家,咋想的?

农历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凤凰网佛教特编发此文,让我们共同忆念慈悲伟大的佛陀,祈愿正法久住世间,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究竟圆满!释迦牟尼佛的出家因缘释迦牟尼佛出家前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名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太子降生不久,便被一位当时负有盛名的预言家阿私陀仙人预见会成佛。净饭王竭尽所能为太子营造无忧无虑的皇室生活,为太子迎娶情投意合的耶输陀罗,希望能以此让太子不再有出家的心。然而,悉达多太子在出城游历时,亲见世间老病死苦,颇受触动。天人化身的清静比丘,启发了太子过去的愿心,体悟到修行才是解脱之道。于是,在一个全城熟睡的午夜,他毅然舍弃一切,骑着马,悄悄地越过城门出了家。悉达多太子辞
佛学常识 373

这样“许愿”,才更容易得佛菩萨加持!

生活中遇到难事或有所求,很多人都会去寺院里许愿,希望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和护佑,来帮助自己实现愿望或度过难关,但是怎样“许愿”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呢?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1、佛菩萨并非神灵很多“信佛人”在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或有所希求时,就会到寺院向佛菩萨“许愿”,求佛菩萨加持庇佑,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如求财、求子、求姻缘、求事业、求平安、求健康长寿等等,不一而足。谈到“许愿”,其实与中国民间的多神信仰有关。佛教传入中国后,不断与中国本土信仰相融合,一般的民众并不完全了解佛菩萨是什么,佛法讲的是什么,而是将佛菩萨当成神灵来信仰、来祈求,就有了向佛菩萨“许愿”、“还愿”之事。佛法认为,鬼神
佛学常识 416

在生活中忍气吞声就是修忍辱行吗?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王子轩文/圣严法师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渡过烦恼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确也有忍气吞声的意思。比如《遗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七也说:“云何忍辱?谓由三种行相应知:①不忿怒,②不抱怨,③不怀恶。”另《大智度论》卷六亦云:“众生种种加恶,心不瞋恚;种种恭敬供养,心不欢喜。……是为众生中忍。”同书卷一五也有:“忍诸恭敬供养众生,及诸瞋恼淫欲之人,是名生忍。忍其供养恭敬法,及瞋恼欲法,是为法忍。”在《优婆塞戒经》卷七也另示如下:忍有两种:第一是世间忍,就是能忍饥、渴、寒、热
佛学常识 1,189

玄奘大师圆寂纪念日:还原一位真实的玄奘法师

一部《西游记》,开启了中国人的脑洞,把我们心中的大唐、天界乃至佛国,都诉诸于文字。主人公从“御弟”,到一声声轻唤的“师父”,再到扬眉吐气、衣锦还乡的“旃檀功德佛”。虽然他性格软弱、但心怀苍生,虽然他能力不济,但却是天上人间的团宠,通过徒弟们的努力,他终于取得西经、圆满得道。再看另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没有十里相送,没有太宗践行,虽然出生于官宦之家,却不得不独自背着行囊,“冒越宪章,私往天竺”,一路上经过箭楼、穿越沙漠、与命丧外道擦肩而过。面对所有的困境,他发愿“宁可向西一步死,绝不往东一步生”,他念诵《心经》,他还祈请弥勒菩萨护持。最后他通过自己的艰辛跋涉,来到印度学习瑜伽学派,又经历了戒
佛学常识 2,311

耀智法师:佛教中国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

编者按:2023年2月23日,由广东省佛教协会主办、河源市佛教协会协办、河源燕岩六祖古寺承办,原定于去年底举行、因为疫情缘故推迟举行的“2022广东佛教讲经交流会”,在六祖慧能黄梅得法归来隐居之地河源燕岩六祖古寺正式开幕。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广州大佛寺方丈耀智法师在粤港澳三地佛教界联合“示范讲经”环节发表了“佛教中国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摘录:耀智法师发表“佛教中国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主题演讲(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在新时代历史背景条件下,中国佛教如何能够健康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佛弟子应该深长思之的重要问题。我想,“佛教中国化”是佛
佛学常识 2,387

普贤菩萨为啥骑大象?真正原因答案揭晓!

“菩萨度众生从不喊累,从不休息;凡夫刚刚做了一点事,就喊着休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成都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保华)文/宗性法师普贤菩萨象征大行。什么是大行呢?普贤菩萨有十大愿,从“一者礼敬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里面最重要的,是每一条愿都有这样几句话:“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1、南无大行普贤菩萨“行”的读音及内涵为什么“行”字要念作hèng呢?因为这几句话都体现了行(hèng)的精神——坚韧、坚持、不退缩。永远保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叫“大行”。很多佛教徒在念的时候,都是念的大行(xíng)普贤菩萨,或者智行(xíng)悲愿,而我在这里念的是大
佛学常识 2,481

来!了解一下真正的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三十三天中的四尊天神,位于第一重天,故而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四大天王也相应地供奉在寺院的第一重殿“天王殿”,你知道如何区分他们吗?今天就来了解一下普陀寺天王殿中的“四大天王”。佛教中的一切形象,皆包含有深刻的教化艺术,四大天王也不例外。根据佛教经典,须弥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山头,各住一山各护一天下(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王 。普陀寺天王殿内的四大天王体形高大,头戴武冠,扬眉怒目,双目圆睁,身披铠甲,颜色不一,各执宝器,凶猛威武,气势威严,威风凛凛,神形兼备。他们的职责是护持佛法,经过时仰望,会感受到强烈的凛然正气,足令恶者
佛学常识 1,553

智慧法语:不贪才能悟道

编者按:谁不爱钱财?谁不爱名利?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学佛以后,就应当看淡一点儿。儒家说“无欲则刚”,佛教也讲要断除欲望,“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假使到了无求的话,他的品德就提高了,可以超然物外,人家也会尊重他,自己也不会有烦恼与痛苦了。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佛说四十二章经》【注释】出家的沙门,只要断绝贪欲,认识自己的本性,领会最深的佛理,了悟无为无不为的佛法,内心不贪恋妄念,身外没有什么贪求,心境不执着在修道上,而实际却处处在奉行佛道,不要做恶事,造恶业
智慧法语 2,420

镇江净因寺方丈常修大和尚新书读者见面会在京圆满举行

2月19日,镇江净因寺方丈常修大和尚新书《净因思与行》读者见面会在北京鼎元国际艺术中心举办。(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镇江净因寺)《净因思与行》读者见面会活动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镇江净因寺)国家宗教出版社社长任继春致辞(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镇江净因寺)国家宗教出版社副社长赵忠海致辞(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镇江净因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所长、中华宗教学会名誉会长卓新平致辞(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镇江净因寺)江苏省镇江市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季成宾致辞(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镇江净因寺)镇江净因寺方丈常修
佛学资讯 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