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标签:佛教
  3. » 第13页
共 324 篇

咚~咚~咚~僧人诵经时为什么要敲木鱼?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诸比丘布萨时不肯时集,废坐禅行道,以是白佛。佛言: 应唱时至,若打揵椎、若打鼓、若吹蠡。为何敲木鱼在佛教寺院的佛事活动中,木鱼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法器之一,不管是诵经礼忏,还是念佛上殿,都要用到木鱼。很多人不仅要问:寺院里面念经为何总要用木鱼呢?因为即使在晚上,鱼在水里也不会闭眼睡觉,为了勤修道业,用木鱼来警策大众要抓紧时间来用功办道。另外,寺院早晚上殿,木鱼用来引导僧众把握诵经时的轻重快慢,让大家凝心一处,不起杂念。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材质做成大小不一的木鱼,用在僧众的修学上。从木鱼的本质上看,他代表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精进不退的精神。如果一个人连睡觉的时间都不曾浪费,
佛学常识 422

警惕身边的“佛教油子”!四大特征一起来看

你是否遇过这种人,对佛法十分精通,又表现出不屑?你是否遇过这种人,沉浸佛法多年,仍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善?这种人有时被称为“法油子”或“佛教油子”。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如何规避自己成为“佛教油子”?一起来看: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丹珍旺姆犹如裹油硬皮之自心尚未调服心法不相融莫让如子自心染恶癖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什么是“佛教油子”“裹酥油的牛皮,虽然与酥油长相依伴,但它仍非常坚硬。同样的道理,虽然这个人滋润在佛法的甘露中,但此人的相续仍然极难调化,坚硬无比,所以称这种人是佛法油子或善法油子。”像有些人,法倒是求了不下百次,可是自相续与从前比较起来,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善,这种人就叫做“佛教油
佛学常识 456

智慧法语:愚昧的人悟不到佛法

编者按:你觉得佛法是不是很高深?什么样的人才可以领悟佛法?愚痴的人为什么会愚痴?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愚痴的人之所以愚痴,源于自身的“三毒”所害,即贪、嗔、痴,这是人们身、口、意业一切恶行的根源。佛陀教导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是要人们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养,去除贪欲心、怒心、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愚人意难解,贪乱好诤讼。上智当重慎,护斯为宝尊。——《法句经》【注释】愚昧之人心意难以悟解佛法,贪婪昏乱喜好与人诤讼。上智之人应当意重如山慎守心意,并将澄明心意视为宝中之宝。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381

智慧法语:恶语伤人的后果你一定不敢相信

编者按:你是否感觉有的时候说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自觉是否已经掌握了与人沟通的技巧?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大家都知道恶语相向是要不得的,但为什么仍然时常会有粗言恶语呢?为什么总是“刚强难调伏”呢?那个“刚强难调伏”的是什么呢?粗言触恼人,好发他隐私,刚强难调伏,生焰口饿鬼。——《业报差别经》【注释】若以恶语触恼别人,揭露他人的隐私,此类刚强难化的众生死后会转为口中燃火的饿鬼。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361

智慧法语:打妄语者要堕地狱

编者按:你是否觉得在社会上行走,如果不说假话根本活不下去?生活中在你身边是否有人说话真实可靠,大家都相信他?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有些人贪图利益和名位而说妄语,也许他可以一时成功,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但恶因已经种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妄语言说者,是地狱因缘。因缘前已作,唱唤何所益?——《正法念处经》【注释】说妄语是堕入地狱之因,既然已经造了堕地狱的业,感受果报时哭叫又有什么用呢?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316

智慧法语:慈悲待人可得大福报

编者按:你认为真正的利益应该如何获得?是通过非法、暴力的手段还是正当的途径?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我们应以慈悲为怀,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对人要包容,对自己所拥有的要感恩、知足。须知人生的真正利益通过暴恶的手段是达不到的,唯有以“慈”对待他人才能得到。仁无乱志,慈最可行。愍伤众生,此福无量。——《法句经》【注释】仁慈之人没有繁乱心志,慈悲情怀最为可行:哀愍同情芸芸众生,这种德福无法计量。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311

智慧法语:造恶业必受恶果

编者按:你如何面对诱惑?你知道造恶业必会得恶果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面对贪欲的烦恼,很多人没有对治的能力,不要说一般人,甚至世间的勇士和智者也被贪欲所践踏,没有直面的勇气,由此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家庭工作带来了很多违缘。因此,希望各位洁身自好,为了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努力对治烦恼、断除不清净的行为。总之,大家要了知贪欲的过患,并且断除不如法的行为,这才会拥有今生来世的安乐。若人作恶业,皆得恶果报。若欲自乐者,如是莫近恶。——《正法念处经》【注释】如果人造恶业,必定会感受恶果,如果想给自己带来安乐,就千万不要趋近恶业。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328

智慧法语:忍辱是慈悲的源泉

编者按:如何培养慈悲心?怎样才是最大的安乐?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修忍辱是修持慈悲的基础,而慈悲又能得到安乐,所以忍辱修得好必能得到大安乐。若能修忍,当知即是修慈因缘。如是慈心,即是一切安乐因缘。——《优婆塞戒经》【注释】行持忍辱,即是修持慈心的因缘,而对于众生的慈心,则是一切安乐的因缘。慈为与乐,与他人乐,必得自身安乐,忍辱者长得安乐。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979

智慧法语:这就是布施的最高境界

编者按:布施真的有因果吗?布施真的有果报吗?布施之后能为我带来什么?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真正的智者在布施时是不考虑这些问题的,布施是六度之首,布施要“无我利他”,不考虑我将失去什么、能得到什么,而是用自己的慈悲去利益他人。智人行施,为怜悯故,为欲令他得安乐故,为令他人生施心故。——《优婆塞戒经》【注释】智者行布施,是因为怜悯他人,为令他人得安乐,为令他们也生起布施之心。布施者,应将布施之心,施于他人,令得安乐。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290

智慧法语:无贪爱则无忧无畏

编者按:你有什么担忧的或是发愁的事情吗?你觉得为什么会有担忧和发愁出现?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人因为有了爱欲而有了忧愁,有了忧愁必然就会有畏惧,这样的人生就会充满痛苦。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畏,无爱即无忧,不忧即无畏。——《四十二章经》【注释】因为心生贪爱,所以患得患失,所以心生怖畏。若能无欲无求,则可无忧无畏。无欲之人,心怀坦荡,品质高洁。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