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标签:佛教文化
共 10 篇

一日禅:一切都是刚刚好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节奏,你没必要和别人比。山高水长,怕什么来不及,慌什么到不了。天顺其然,地顺其性,人随其变,一切都是刚刚好。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429

一日禅:愿力与慈悲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有大愿力,我们就不会懈怠。有大慈悲,我们就不会烦恼。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453

河南佛教学院首届研究生班暨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台净班参访云台禅寺

2023年4月19日上午,春日的桐柏山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河南佛教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国全、研究生部教学总监刘元春教授率领河南佛教学院首届研究生班暨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台净班学生等50余人,来到白云祖庭太白顶云台禅寺参访,受到桐柏县佛教协会副会长、太白顶云台禅寺监院净茗法师的热情接待。云台禅寺监院净茗法师净茗法师与河南佛教学院研究生部教学总监刘元春教授亲切交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王新友)参访寺院(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王新友)参访团一行在大雄宝殿礼佛并先后参观了云台禅寺的各个殿堂,在祖堂顶礼白云禅系开山华光端德祖师后,于祖堂前合影留念。寺院巡礼期间,净茗法师代表云台禅寺住持清
佛学资讯 1,206

印度驻华大使罗国栋先生一行参观访问大理崇圣寺

4月17日,印度驻华大使罗国栋先生一行参观访问大理崇圣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秀成)印度驻华大使罗国栋先生一行参观访问大理崇圣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秀成)座谈交流(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秀成)印度驻华大使罗国栋先生与崇化大和尚亲切交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秀成)印度驻华大使罗国栋先生与崇化大和尚亲切交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秀成)互赠礼物(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秀成)互赠礼物(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秀成)合影留念(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秀成)2023年4月17日上午,印度驻华大使罗国栋(
佛学资讯 1,149

一日禅:三者养德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952

一日禅:交友之道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交友之道在于“淡”,读书之诀在于“明”,止谤之方在于“聋”,改过之要在于“悔”。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103

一日禅:解脱自己的心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来时一个人,去时一个人,有何放不下。放下不是放过别人,而是放过自己,解脱自己的心。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650

探寻禅茶文化的精神内涵!福州罗源开善寺第15期禅茶研修班报名中

禅茶原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西汉公元前52年,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开创了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后在蒙顶山脱发修行,亦佛亦茶,首创“佛茶一家”,被尊为“甘露禅师”。唐代人封演在《封氏见闻录》中记录北宗禅习茶的情景:“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曾手书“茶禅一味”四字,赠与日本弟子荣西。至今圆悟手书原迹仍被收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日本茶道因此也有“茶禅一味”的说法……禅茶研修班茶承禅意,禅存茶中。以“禅茶”这种特殊的心性修养形式,引导我们觉照当下,实现从俗到雅、
佛学资讯 423

从佛教文化中衍生出来的春节习俗,你知道多少

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中国各地的节日氛围也越来越浓,人们都买好了年货回到了家人的身边,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作为中国民间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习俗也是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为丰富的。现在各地流行的风俗中有不少都是从佛教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呢?敲钟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十愿寺庙作为僧侣的修行地点,有着每天清晨敲钟的习俗,这不但能提醒僧人们起来做功课,而且在佛教文化中认为钟声可以净涤人们的心灵。佛教中有着“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的说法。敲钟这一寺庙的日常行为后来也逐渐演变成了寺庙的代表意象,比如《枫桥夜泊》中的“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就让苏州的寒山寺蜚声海内外。在春节时,寺庙
佛学常识 2,716

藏在佛教文化里的中国性格,不仅是信仰而已

从西汉至今,佛教在中国已经发展了两千余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中国古代的祖师们翻译经典、研究教义,对印度传过来的佛教经典、宗派思想及修行方法,进行了取舍选择、创造发挥,最后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佛教宗派。那么,现在的佛教文化到底有着怎样的中国性格?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王子轩文/陈沁从各种原始文献看,佛陀以自己的世界观、观察力和思维力,领悟了直达解脱之道的独特境界,并善于启发他人也进入这种思维境界,此即原始佛教所说的“闻、思、修、证”。中国文化对于佛陀思维灵性的继承和信仰实践,是放在“乘”这一较为谦逊的概念中,而不是将佛法作为永恒真理的神秘存在。这体现在历代佛教对佛法
佛学常识 967